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开了一个烤串店 > 第三十三章 一个叫李来国的朋友

第三十三章 一个叫李来国的朋友(1/2)

    自从小店里增加了菜目,客人也是增加了很多,黄爱茹这姑娘也是能干,天天风风火火、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谈恋爱的事情我不干涉后,也可能是算给我给了她动力,干活时也非常主动、自觉。小张也常来店里帮忙,一时这小店的名气也就大了起来。

    一天,来了位老熟人,他叫李来国,是我几十年前的朋友,这小子平时大大咧咧的,进了我的店,就大声喊我,也不顾店里有人,这伙计还是那脾气,虽然在县里的电视台做了个小股长,还是这么不管不顾的。

    我们俩的关系说起来要追溯到近四十年前了。那一年,单位来了一个退伍兵,身材魁梧,方脸盘,个子也是不矮,他的性格很是开朗,见人就握手,他是到我们单位做了工人并兼职做了我们书记夫人秘书。为什么呢,他在部队的文笔不错,钢笔字写的很好,写起字来洋洋洒洒,而且说起话来也是头头是道。好像学问很深,是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似的。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他也才小学毕业,到了部队文化水平才高一些,但是在他的档案里,他竟然是大专毕业,还上过什么培训班之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后来才告诉了我他的这一切。

    李来国的家乡在内蒙的呼和浩特市的一个农村,他给我说过他的家乡。可不要以为内蒙的呼和浩特都是一片大草原,七十也有我们汉族人常见的农村,人也并不全是蒙古人,骑马扬鞭奔驰在大草原上,也有很多汉族人在农田劳作。他是六年级没有读完就到生产队干了活,做了五六年农活什么都干过。到了十八岁他忽然醒悟了,他之所以天天这么辛苦劳作竟原来是为了替他大哥还他娶媳妇欠下的债,而且还没有还完的尽头。那时他已是基干民兵的副排长,也逐渐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于是他想,不能这么干下去了,到头来他可能什么也没有,好似幡然醒悟一样。

    那时恰巧部队的人来招兵,因他是民兵副排长,和招兵的也是混的熟,一来二去就当上了兵,在吉林驻扎着。他说那是一支坦克部队,有很多的坦克,但是他倒是不会开,他在修理连做战士。当然,坦克部队的伙食要比一般的步兵强一些,每天说是五角钱,还有四个菜,在晚上大家围在一起吃饭,倒也热闹,连队里喂了几口猪儿,每到过年就杀两只,大家这时候才能开开荤,回忆起来,感到那样的伙食真是好,每次想到他们围在一起吃肉和一瓶酒时禁不住馋的要命。在部队那时不仅天天训练,还搞“批林批孔”(就是批判**和孔圣人),这样他那好学的天分就得到了用场。这使他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语文水平。因为批判孔子要学习很多不常用的汉字,如“商鞅”啦、“柳下跖”啦。他可是参与各种运动的积极分子,因此,写写稿子,在会上发言等等就锻炼了他能说善讲的能力。在七七年我国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开始时,他所在的坦克部队还调往中国东北的石油基地,说是负责保卫中国的大油田,弄得人民紧张兮兮的,那时部队还严加保密,搞得他们就像失踪那样,有半年之久谁也不知道他们到什么地方去了。

    李来国在部队待了三年,要复员了。他这样的人一般是哪来哪去,按规定还是回老家呼和浩特农村,但他是下定了决心不再回去了,再回去还要给他的大哥种地还钱,他已经有了文化,见了世面,可不能回到那个万恶的旧社会了。于是他利用在部队接触个人档案多的机会,偷偷地改了自己的家乡名字,由呼和浩特农村改为我们县里,这样就从农村户口改成了城镇户口,这样一改复员的去向就变了,他还顺便改了自己的学历,由小学改为大专,复员就来到了我们县里,分配到我们单位,那时文化程度高的人不多见,这部队分来一个高学历的年轻人,而且还是从部队上下来的,根红苗正,这是人才啊,就一面做着工人,一面给我们书记兼职做秘书。初到单位,他为人很好,人长得身高马大,为人也仗义,尤其看不惯欺负人的,一次打羽毛球时,有个小子仗着胳膊粗,力气大。就将一个同样打羽毛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