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49章 私军(1/2)

    慕容沛点头,道:“想些办法,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卧龙出山相助。千机门想必请三十趟也是值得的,玉儿……一定要耐住性子。”

    “嗯。”李君玉点了点头,慕容沛比她还急,与她议了一些事,便又催她出来了。

    李君玉一走,慕容沛便是大喜,但又有些担心。

    只是千机门一事事关机密,他自然不能胡乱现在就说出去,只是心中的狂喜压都压不住。

    千机门门主既来了云南,就说明他们定是已经看到了玉儿的才能。哪知道运气不好,竟被他们看到了玉儿如此凶戾行事,如今想来,确实是有些莽撞了。

    慢慢来,既来了云南,如何还能让人走掉。无论如何都要留下来的。

    幕僚进来了,低声道:“大人,镇南王这几日有些急了,到处在寻旧部,像是在谋划什么……”

    慕容沛回过神,道:“密切盯着他,他绝不会善罢干休。”

    幕僚点了点头,道:“如今流民极多,还是要妥善安顿为好,大人,不若将这些人入军,能扩大军力,实是好事。这么多人口,想要安顿,也不容易。若都随去开荒屯田,怕是会引起纠纷,扩军是最好的……”

    “自然要如此,只是,却易引起猜忌,扩军自然是要的,只是必须更加机密行事,”慕容沛道:“贵精不贵多,挑身体强壮,灵活的人,少则千余人,以后便是奇兵……”

    幕僚点点头,秘密的商议了扩军之秘地,才散开了。

    慕容沛知道,政事虽重要,但最重要的……依旧是军队实力。这些流民有些本就已成了山匪,若不招进军中,以后必定会徒生事端,还不如为他所用。

    只是,实力越强,以后想要韬光养晦也没那么容易了。

    不过这是必经之事。

    不过他可以替玉儿担了这名,倒不怕陛下猜忌玉儿。

    若是如此,倒不好叫玉儿直接参与此事,无论如何,一定要将玉儿给摘出去,以后使些苦肉计也是使得的。慕容沛打定了主意,心中已是有了筹谋。

    镇南王是要除的,但慕容沛从不会太在意他,他真正忌惮的是京中坐阵的那位。那位皇帝,虽然贪色恋权,却心计极深,他若要除玉儿,玉儿哪里是他的对手,能避过一次,不能避过无数次,所以慕容沛才着急。

    镇南王要除,但是却根本没有京中的那位难办,那一位才是真的杀人于无形。

    年轻时慕容沛曾经进京参见过正帝,虽然现在已经许多年未进京了,但是慕容沛从来没有小看过这个皇帝,尽管他将这个江山弄的乌烟瘴气。

    许多年前正帝就已是酒色饭袋,眼睛浮肿,十分丑陋,天天沉溺于美人窝,可是,如果真以为他是无用的酒囊饭袋就真错了。他对民的确没有仁爱之心,也没有仁义天下的能力,更没有爱民如子,勤政为民的心思,然而心思诡谲,暗探遍布天下,耳目极多,他行的并非天子之能力,然而天子暗地里的东西却运用的炉火纯青,对制衡一道十分精通。

    他的确是昏君,却又与别的昏君不同。

    京中朝中虽然外戚与宦官把持朝政,然而真正的大权一直都在正帝的手中。这个人,虽然利用外戚和宦官,却从未将真正的皇权交到任何人手中去。所有臣子俱都是他手中剑……

    如若越了制,这些臣子百官,也就会成为他皇权下的亡魂。

    历代所有昏君中,他的确是个特例。奇葩的特例。

    正帝智慧是有的,可惜,用的并非正途,帝王之道,并非只是这些阴暗里的把戏和帝王心术。可惜正帝从来没有悟出过。

    他贪色恋权,脑子里有的只有坐稳自己的皇位,任何有威胁的人他都会除去。多少忠义世家,已是累累白骨。

    多行不义,必会必毙,只是,至少在他对玉儿感到威胁有意除前,慕容沛得护住她。

    扩私军,就算是他担了这罪名又如何,就算有一天会曝出来,至少玉儿还能有反应的时间。

    云南的确有二十万大军,但是往后定会有折损,与戎族之战,与镇南王消耗,二十万亲系所用,毕竟不到十万……如若没有亲卫奇兵,慕容沛哪里敢放心。

    他沉吟了一会,已是打定了主意。

    李君玉回了一趟王府,玫兰看到她十分紧张,待看到她平安,才松了一口气,道:“郡主,府里发生了好多事,外面是不是也发生了很大的事?!”

    “嗯。”李君玉道:“你们在府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