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朝好丈夫 > 明朝好丈夫第217部分阅读

明朝好丈夫第217部分阅读(1/2)

    钱庄某些时代和后世的鸦片一样;照样是能让人上瘾的;藩国大多穷困;而君王们更是奢求无度;一开始的时候还能克制;可是自从有了钱庄;连最后一点克制都化为乌有了;毕竟当权者们没了顾忌;有一个取之不竭的钱袋子;自然不愿意再亏空了自己;再加上各国王室和贵族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相互攀比的心思也愈演愈烈;更不必早已按捺已久的种族仇恨在推波助澜之下演化成了战争;而在南洋;战争已经成为奢侈的代名词;现在一场战争几乎是十年前同等规模战争所产生开销的三至五倍。

    整个南洋各国都难以幸免;许多藩王都是重债缠身;再加上商行运载着大明朝的货物在四处倾销;使得各国内部的矛盾也尖锐起来;起义此起彼伏;为了弹压民变;又不得不大肆举债。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么做是饮鸩止渴;不是长久之计;可是眼前都顾不住;谁还愿意顾以后。

    聚宝钱庄几乎对各国的要求有求必应;一开始只是五万、十万的借贷;到后来大家的胃口越来越大;譬如数月之前一笔较大的借贷;安南国一次便告贷了四十七万两白银;这触目惊心的数字。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安南国一年的税赋;而安南国与真腊国鏖战已久;他们之所以敢拆借这么大笔银子;只不过怀着一种侥幸;希望这笔银子能如虎添翼;彻底将真腊国消灭;到了那时。开疆扩土之后的安南才能劫掠真腊的财富;还清债款。

    安南国是这样的打算;与之敌对的真腊打的也是同样的算盘。这两头南洋的虎狼都已经到了疲惫不堪的地步;自己摇摇欲坠;对手们也已经孱弱到了极点。谁都希望自己在这场事关生死存亡的种族之战中存活下去。

    无休止的将银钱拿去购买各种奢侈品和火器;再无休止的欠贷;而这些借来的银子;再通过瓷器、丝绸、火器、铁器等各种贸易再流回廉州;每年有数百上千万两银子都是这般从钱庄里出来;流入南洋;再以各种交易的方式;最后又回到廉州商贾们的手里;商贾们需要银票与人交易;所以如山的白银又回到聚宝钱庄的银库。

    可是现在钱庄突然收紧了借贷。这些已经习惯了大手大脚的王公们顿时变得紧张起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大多数藩国都是以贷养贷;否则每年这巨大的利息都不知道如何去还;就如这安南国。如今已经欠下了一百七十万两银子的贷款;每年需还三十余万两银子的利息;而安南国每年的税赋也不过是这个数字;往年的时候;大不了再借贷数十万两银子填补这个亏空也就是了;可是现在失了这个财源。那么各藩国既要还贷又要维持战争所需;更需要满足王公贵族的奢华;那么就必须疯狂增加税赋;而一旦税赋暴增;就会立即引发民变;在这种情况之下;对各藩国来几乎都是致命打击。

    钱庄的消息传出来没多久;迎宾馆这边就已经乱了;尤其是几个南洋大国此时已经按耐不住;那安南王是亲自前来廉州的;这一次来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与楚王商讨贷款事宜;现在对安南来;战争的进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所谓的战争无非是砸钱而已;谁的钱多;谁的财力充沛;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所以他收到了消息;便立即从升龙府动身;为的就是期望得到楚国的财力支持。

    可谁曾想;财力支持没有看到;反倒钱庄先来了个釜底抽薪;这件事实在太大;事关着他黎朝在安南的通知;安南国现在已是强弩之末;连年的征战使得百姓已经不堪重负;而大量的借款虽然饮鸩止渴可必须还能延续朝廷的寿数;一旦借贷没了;那么他这龙椅只怕就坐的不太稳当了。

    黎晖已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事情公布之后立即与几个随来的大臣商议;几个大臣的意见显然都很一致;失去了钱庄的支持;安南国极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每年的税赋根本支撑不了继续战争的需求;就算与真腊国化干戈为玉帛;可是这么多年的征战;死了这么多壮丁;田地荒芜了这么多;府库又是空空如也;那花费巨资买来的火器还要入库;最后的结果已经不是民生凋零、这么简单了。

    黎晖当然也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而钱庄那边的掌柜;如今也已经请到了这里;黎晖堂堂一个藩王;居然极尽殷情;向这位掌柜打探内情。

    聚宝钱庄总部设在京师;天下总共有七十多处分部;坐落于天下各地;不过分部虽多;真正盈利的三个钱庄却只分布于廉州、江宁和京师;京师和江宁自不必;其实廉州也是极为重要;这里商贾聚集;又有大量藩国的需求;天下竟有三成以上的放贷交易都在这里完成。

    因此廉州的钱庄掌柜多是京师那边调派来的精干人物;只要不出意外;将来迟早要入京师接替钱庄总掌柜职务的。

    廉州钱庄的掌柜叫张晨;张晨今日意气风发;事实上他也是刚刚从王宫里出来;在议政府与楚王和几个议政大臣商量了半个时辰;现在刚刚出宫便被人请来;他一个钱庄掌柜;也想不到能有今日这般的风光。

    黎晖气的请张晨喝了茶;勉强挤出了笑;不过这笑容未免有些虚伪;不过双方洽商起来语言并没有多少障碍;无论是朝鲜国还是安南国;汉语都是王公的必修课;便是在朝鲜;虽然已经发明出了朝鲜的文字和语言;可是王公贵族仍然用的是朝鲜口音的汉话和汉字交流;黎晖乃是王族;自然一口流利的汉话;他如今已过了四旬;不过身体不是很好;一路舟车劳顿;再经这消息一吓;更显得苍老;一再殷情之后;黎晖才道:“聚宝钱庄与安南国一向合作愉快;这些年钱庄在安南国的诸多生意本王也提供了许多便利;现在钱庄突然停止向安南贷款;未免有些不近人情。”黎晖到这里;尽量露出一副和蔼之色;继续道:“若是钱庄有什么为难之处;又或者觉得利钱偏低;都可以商量的。”

    张晨板起脸来;公事公办的口吻道:“这些年钱庄在安南国确实有不少的生意;殿下对聚宝钱庄也多有照拂;钱庄上下自是感激不尽。可是……”张晨随即一笑;道:“停止藩国告贷的事;却是京师总掌柜的主意;鄙人也是无可奈何。”

    他这一句话;就把黎晖的嘴巴堵住了;这事儿他根本做不了主;是京师总部的意思;黎晖这边陲的藩国;总不能找到京师去?

    而且人家既然已经下了条令;想要他们朝令夕改;又谈何容易?

    黎晖脸色不禁凝重;沉默良久道:“这么来;是真的没有回旋余地了?钱庄一点也不体谅安南的难处吗?”黎晖脸色布满寒霜;语气也没有了先前的套;先礼后兵;毕竟这钱庄在安南境内也有不少生意;经营了超过三十多处矿产和一些其他生意;如是钱庄一点情面都不留;黎晖甚至打算进行报复了。

    黎晖的话张晨当然听的明白;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道:“安南国的难处;鄙人当然知道;可是眼下鄙人实在没有办法;再者;这也是楚王的意思。”

    张晨笑呵呵的把柳乘风搬了出来;却也有针锋相对的意思;你敢报复钱庄;就等于是得罪楚王;楚王背后就是大明朝廷;有本事你来动动看。

    黎晖听罢不禁皱眉;若是在数年之前;大明朝廷的威胁他并不太怕;安南国虽然国;可大明想要对安南动手;至少也准备好三十万大军;只要自己不先对大明动手;他相信大明朝廷绝不会向安南寻衅的。

    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安南与真腊的鏖战;已经令国力衰弱到了极点;大明朝廷要想报复安南;甚至一兵一卒都不必发;只需给予真腊足够的支持;安南的宗庙就有倾覆的危险。

    所以张晨的警告却也不是闹着玩的;黎晖连忙呵呵一笑;立即将方才的威胁消散到无形;捋须道:“既然是楚王殿下的意思;想必是楚王殿下另有打算;既然如此;那么找个机会;本王去和楚王面谈吧。”

    其实张晨的言外之意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找钱庄是没用的;他必须听从钱庄总部的安排;而总掌柜一向对楚王马首是瞻;楚王殿下才是正主;找他来解决这件事准是没有错……第二章送到。rq

    (。。 )

    第八百九十五章 :醉翁之意

    事情看上去越来越棘手;当得知这钱庄是得了楚王的授意之后;这歇王使节们便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了;这位刚刚登基的楚王肯定还有更深的手段。

    莫非这楚国是想要挟什么?借机拿到好处?

    对此事最为忧心的是安南和真腊两国;无论是安南王黎晖和真腊国刘正都是忧心忡忡。

    真腊国的刘正的原名叫忽尔那;不过近年来真腊与大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便效仿其他各藩改了这么个汉名。

    但凡是藩国;若是用汉人的姓氏大多都会用刘、李二姓;毕竟大汉朝和大唐给各藩国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人人皆以汉唐的国姓为荣;如朝鲜王姓李;至于那各种乱七八糟的刘姓异族那就更是多不胜数了。

    黎晖和刘正最担心的就是借贷的问题;楚国与他们接壤;而他们来时就知晓楚国的疆土颇有局限;来了这楚地;对这问题更是加深了认识;现在的楚国有户超过五十万;人口两三百万之多;据就是这样;还有不少黑户;如昆仑奴;还有一些暗暗潜藏在这里务工的各藩国国人;无论是大明朝还是藩国;一个上等县的人口都不过七八万;超过十万已经算是非常富庶的地方了;中等县有个三五万人就不错;而下县一两万人口都未必有;可是楚地只有县;一个县的人口竟是超过了二十万人;二十万人口是什么概念;想想都足够教人咋舌的。况且这里本就多山;适合人口居住的地方能有一半就算不错;再加上每年都有庞大的外来人口迁入;黎晖和刘正都明白;楚国现在最缺少地就是土地。

    这几日黎晖和刘正都会派下人在这附近转悠;且不这城里已是人满为患;便是城郊之外。但凡只要有平整的土地都是工坊、货栈连绵;一眼看不到尽头;到处都是建筑物。道路将所有的建筑连接起来;更显得壮观无比。

    越是看到这些;黎晖和刘正就越是明白潜藏在楚地的危机。而要解决这个危机;自然必须通过扩大疆土来解决。

    在楚国的腹地是大明王朝;这个王朝乃是楚国的上邦;更是楚王的父母之邦;柳乘风受了天朝的恩惠才得以在这里立足;所以向大明索要土地这是绝无可能;那么楚人的目标;自然而然的就是安南和真腊两国了。

    现在楚国有水师十万;陆师是由原先的三卫护卫和新招募的一些武士组成;规模虽然不大。只有三万余人;若是扩编;至多也不过五万;比起安南和真腊动辄数十万相互征伐的实力起来;纸面上的数字虽然不多。可是让人真正担心受怕的是楚国的经济实力;楚国现在的财富;绝对比真腊加安南的总和的十倍还要多;真腊和安南现在打生打死这么多年;早已疲惫不堪;可以贫弱到了极点。壮丁的损失也已经到了极限;若是这个时候;楚国采取拉拢一方打压另一方的策略;足以葬送掉对方的宗庙社稷。

    更不必;在楚国背后还有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

    黎晖已经连续几夜没有睡好了;他突然意识到;楚人突然祭出钱庄这大杀器;分明是想逼迫安南割地;至于割让多少;他更是放心不下;若只是几个县;尚且还在安南的承受范围之内;可要是几个府呢?

    楚人的胃口;当然只会越来越大;他们的国土多为山地;因此对平原的需求也是极大;恰恰安南国最富庶的一块平原就在安南腹地;若是楚人把主意打到了这上头;安南就完了。

    可是要制止楚人又谈何容易;除非……

    几日之后的一个清早;黎晖在迎宾馆召集了几个随员;下达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命令;前去与真腊人接触。

    安南和真腊乃是世仇;所以两国一向老死不相往来;便是两国的藩王虽然都抵达了廉州;双方也都刻意的保持距离;同住在迎宾馆里;双方都尽量的避免任何触碰的机会;显然安南王黎晖突然派人去和真腊接触;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的。

    下达了这个命令之后;安南王总算是松了口气;他现在依旧在等消息;等着事态发生变化……议政府仿的也是内阁的建筑标准;坐落于王宫的前殿靠东的位置;距离南门不过数尺之遥;这里的建筑仍是不太起眼;和金碧辉煌的宫室比起来显得有些突兀;不过里头的陈设却也照顾到了这些中枢大臣;虽不奢华;却也别致。

    此时柳乘风在议政府的正堂里就坐;领议政李东栋则是在下首与柳乘风着话;除了李东栋;还有两个议政大臣也在旁陪坐。

    其中一人名叫赵康;此人曾是个举人;随即外放为官;先是做了个县尉;此后二十年宦海沉浮;终于在四川做过一任知府;后来却不知是什么运气;竟是有幸进了兵部当差;只不过他的出身只是个举人;固然有天大的运气;此后也再难进一步;虽然到了后来;借调去了吏部;可是仍没有上升的机会;四年前因为母丧;所以回乡丁忧;这一去三年;等再回来时;便又调去了户部里公干;在户部里做的并不好;虽然长久的宦海生涯和历练使得他的理政能力远远高于同僚;可是终究还是前途无望。最后在李东栋的诱惑之下;一怒之下请辞来了这楚地;直接进了议政府里公干。

    赵康是个精明强干的人;没有实打实的根本;一个举人也不可能进京师的中枢衙门;比起那些清贵的翰林们显然技高一筹;这议政大臣的差事做起来很有条理;如今颇受柳乘风的信任。

    另一个议政大臣年纪比赵康大一些;须发已经白了不少;姓章名文;章文比赵康运气更差;只考了个秀才;后来是经人引荐才有幸进入了内阁做书吏;专门负责署理奏书;协助内阁大臣做一些杂事。

    在内阁里头耳濡目染之下;也渐渐能知悉政务;总而言之;这两个人都属于较为精干的人才;赵康有较强的决断能力;对地方的事务具有很强的洞悉能力;毕竟有主政一方的经验;不太拘泥于案牍。而赵康则不同;赵康属于那种文案的高手;下头的奏折递到议政府;他都能很快梳理出来;并且能厘清哪些奏折较为重要;哪些奏折可以暂缓定夺。

    这两个人;如今都成了李东栋的左膀右臂;在慢慢接触了议政府工作之后;二人很快便如鱼得水起来。

    这样的组合;要是放在大明朝肯定要遭人取笑的;议政府三驾马车里头出身最高的也不过是个举人;大多数人都会给予白眼;可是柳乘风却知道;这三人的能力;未必在大明内阁三驾马车之下;正是因为他们身份并不清贵;所以他们想要出人头地;往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比起那些翰林;他们的虽然低的令人发指;可是那种精明强干;却也不是夸夸其谈的翰林所能相比的。

    今日议政府主要商议的问题就是楚国的债务问题;当然不是楚国向人告贷的债务;而是各藩国赊欠楚国的债务。这笔债务是从钱庄转让而来的;单是本金就超过了七百余万两白银;七百万对柳乘风来不值一提;可是柳乘风却知道;这些债务对那歇国来却是庞大无比;若是再加上利息;这七百万就是上千万两白银;各国有的借的多;有的借的少;多则百万;少则十万;便是那国寡民的亚齐国;居然也赊欠了十七万;据柳乘风所知;这亚齐国的人口也不过四十余万而已。

    李东栋现在已经做足了功课;向柳乘风道:“殿下;根据微臣的了解;各藩国赊欠的欠款都是不少;九成以上的藩国都使用的是以贷养贷的办法;每年都要向钱庄告贷;再将这告贷来的钱拿出一笔来清偿上一年借贷的利钱;等到来年再借贷一笔;如此反复;所以以微臣之见;这一次钱庄突然停止告贷;那歇国只怕今年之内只怕还不清贷款利息的要超过九成以上。”

    柳乘风颌首点头:“这一点;孤王也知道一些;这歇王们是被钱庄养成了猪;总想着不劳而获;现在一旦教他们还账;这些人从哪里弄钱来?可是话又回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不是?现在咱们楚国正在用钱之际;这些钱非还不可。”

    李东栋苦笑;柳乘风将藩王们比作是猪;话是难听了点;可是也确实是实情;现在大家都有了依赖性;只知道嗷嗷待哺;这又怪的谁来……第一章送到。rq

    ()f(。。 )

    第八百九十六章 :入夷则夷

    “欠账还钱;天经地义;这是天理;谁也赖不掉的。”

    柳乘风沉默一会儿继续道:“所以不但钱庄不能再放贷出去;而且这债款也要及早收回;今日孤王和你们议的就是这个;孤王奉旨镇守南洋;代表的是大明天子建立南洋持续;这地方万国林立;各有各自的一套规矩是不成的;所以要先把次序建立起来;使我楚国的国法通行各国;如此一来;这南洋也就太平无事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孤王今日要的就是这个意思;先把钱袋子收起来是第一步;想要逼迫那歇王们就范;更要对症下药;先要让他们懂得怕;才会让他们知晓听话;听了话;这规矩就算立起来了。”柳乘风笑吟吟的看着三个议政大臣;把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的话都抖落了出来:“建立南洋次序;并非只是孤王一人的意思;这是上承朝廷天命;下顺商贾人心;朝廷要的是稳固的南洋;商贾们想要安心做生意;就必须将风险减少到最低;孤王听;在爪哇;曾有不少商贾被爪哇的匪徒绑架索要赎金;而爪哇官府无能;竟不能拿获凶徒;诸位想想看;这样的南洋;谁敢做生意?”

    柳乘风在这里顿了顿;眼眸中掠过一丝冷色:“所以楚国必须掌握各国的司法、治安、财政大权;没有这三个权利是行不通的;各国的王室;也必须给他们设立起规矩;他们治理他们的百姓。可也必须全心全意维护大明和大楚商贾的利益;否则;咱们要他们又有何用?”

    李东栋三人开始还是暗暗点头;觉得柳乘风的有理;可是越往下听;越是觉得不对味了;尤其是那一句若不能为何大明和大楚的利益。要他们又有何用?这句话怎么听;都觉得好像不太对劲;藩王们又不是楚王殿下的家奴。也不是大明朝的官员;吃的不是柳乘风的饭;也没拿大明朝廷的饷。怎么这话倒像是藩王们成了大明朝和柳乘风的傀儡一样?

    柳乘风含笑看着三人;道:“你们也不必猜度孤王的心思了;孤王的心思简单明了;其实就是加紧对南洋诸国的控制;规矩是控制的手段;不能控制;谈什么镇守南洋?前几日孤王看一些古籍;倒是颇受启发;这大周的分封制倒是很有些意思;可是为何周为秦取而代之?到底。还是周王未将权利收拢;没有足够慑服各国的力量;现在咱们就从三方面着手;这第一步;先是捏住各国的钱袋子。让他们巧妇无米、如坐针毡;没了银子;国库就要亏空;国库亏空就要大肆征收税赋;大肆征收税赋;那么这歇王们就等于是坐在火山口上。他们会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这时候想必要生出恐惧之心了。”

    柳乘风把玩着一块璞玉;慢悠悠的道:“单单有恐惧还不够;人都有侥幸之心;咱们虽然捏住了他们的钱袋子;可是他们未必不会铤而走险;这世上从不缺赖账之人;一旦赖账;咱们楚国该怎么办?”

    欠账还钱、天经地义;理是这么个理;可这是现实的世界;藩国们又是蛮夷;蛮夷还跟你讲理吗?

    李东栋眼睛眯起来;道:“那么下一步就该示威了。”

    柳乘风微微一笑;颌首点头道:“不错;先讲道理;但是该动干戈的时候就要动干戈;所以要杀鸡儆猴;让他们知道不听话的后果;等他们知道赖账的后果更惨时;这恐惧之心就会演变成求告之心。”

    一个人被人捏住了钱袋子;或许会铤而走险;可是一旦知道这铤而走险的后果时;那狗急跳墙的铤而走险就会演变成软弱求告。

    柳乘风呵呵一笑;很是轻松的道:“那么接下来;楚国提出任何条件;他们也不得不接受了。”

    赵康眼眸一亮;道:“殿下高明。眼下南洋的局面虽然还算稳定;却不是长久之计;楚国毕竟国寡民;要想收住南洋这么歇国;却也不容易;为今之计;还是如殿下所;先以慑服的办法;再建立起规矩;让我楚国凌驾各国之上;才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方才殿下要收拢各国的死法、治安、财政三权;微臣却觉得还差了叙候;若不能收拢各权;以上的三权也不过是摆设;只有有了军权;才能保证我大楚在各国的利益;微臣倒是有些想法;何不如趁机整编各马;收为己用?当然;这么做未免行得通;我大明这么做;阻力重重;藩国们未必肯就范;尤其是各国藩王;岂肯轻易坐以待毙?所以微臣的意思是;尽量收拢一部分军权;能多争取一些便多争取一些。”

    坐在一旁的章文双手搭在双腿上;却是暗暗摇头;道:“赵大人的建议是好;可是老臣却不同意;夷人毕竟是夷人;就算收编;只怕也是大大不妥;倒不如招募汉人扩编军马;威慑各国来的妥当。我大明有的是源源不绝的人力;只要楚国有足够的财力;建立一支雄师并不算难事;而在南洋有了足够的威慑;建立起了次序;这养军的银子岂不是源源不绝?手中有兵固然要紧;可是有些时候;单靠武力是万万行不通的;还必须能影响各国;令他们的贵族纷纷接受沐化;令他们想我大明之所想;思我大明之所思;如此一来;才能万无一失了。”

    章文沉默了片刻;见柳乘风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显然对他的建议很感兴趣;于是抖擞精神;继续道:“所以微臣建议;除去以贷款来控制各国之外;还要扩编军马;人数暂时可定为二十万;有这二十万雄兵;再招募南洋各族勇士;以我大明武官为骨干;建各国营;人数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则难以控制;少了又不能为我所用;人数在二十万以内便可;而各国的军马也不能就地驻扎;譬如安南国招募的安南营不得在安南操练卫戍;却可以将他们调往真腊国;亦或亚齐国卫戍;他们身在异国;吃的是我楚国的军饷;控制他们的又是我大明的武官;接受的又是我大明的沐化;面对的却是外族的百姓;如此一来;自然也就能够顺服了。”

    柳乘风听了连连点头;虽然现在楚国还未能够行之有效的控制南洋;可是章文这未来的长远之计倒是让柳乘风颇觉得有意思;用安南国的兵来卫戍亚齐国;用亚齐的营兵卫戍在真腊;用真腊人来弹压吕宋人;这既能让那些远离故乡的藩兵们生出孤独感;从而完全以汉人的武官为核心;而且一旦该国有事;这歇兵们也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这法子倒是绝妙无比。

    而且汉人的军马和藩营保持一种均势;就算藩营有什么不轨企图;楚军也可以随时弹压;将风险降到最低。

    柳乘风兴致勃勃的看着章文;道:“章爱卿所言;深得孤王之心;此举甚妙。”

    章文满面红光;当年他在内阁做书吏的时候;可从来没有过什么想法;永远都是听人差遣;现在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得到了柳乘风的认可;这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让他不禁有些飘飘然;他继续道:“除此之外;就是沐化了;其实议政府可以鼓励读书人去各藩游历;给予他们足够的资助;既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同时也可以将他们的学识和圣人的道理传扬到南洋各处去;想要让藩人们知礼;首先就要打动他们的人心;所以需有恩休;因此一些没有生计的读书人;还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盘缠;让他们在各地开设学堂;教授些汉话;同时派出些大夫出去开些医馆;为夷人们治理疾病;夷人所处的地方瘴气极多;瘟疫不少;甚至许多地方依靠巫医治病;有这些大夫出去;不但能让夷人们知道我大明的恩泽;收拢他们的人心;还能让不少夷人纷纷学习我大明的医术;要学医术;就需从学习汉字开始;学汉字就免不了要读四书五经;圣人的教化讲究的是入夷为夷;入华为华;只要心存礼仪;则便是华;不明礼则为夷;如此一来;定能影响各国的才子和贵人;令他们对我华夏生出向往之心;往后若有利益纠葛;自然也就免不了站在我华夏的立场来考量了。殿下;此事若能成功;足以抵我楚国十万雄师;单凭武力;只会令各国离心;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柳乘风深以为然的点头;道:“章爱卿大才;这番道理孤王已决心采纳;只是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话问到这里;章文不禁傻眼;他久在内阁;也学到了七八成高瞻远瞩的大略国策;可真正如何施行;他却从未有过尝试;一时之间;竟是回答不出了。(未完待续)

    (。。 )

    第八百九十七章 :有钱是大爷

    章文方才一席话大放异彩;只可惜这处理旁枝末节的事却是他的弱项;此时柳乘风发出疑问;他一时口不能言;老脸不禁通红。

    这时候;那方才灰头土脸的议政大臣赵康趁机道:“此事倒是容易;眼下最紧要的是先吓住各藩国;借贷是手段;展示武力也是手段;先示之以威;不过单单示威是不成的;还需许诺诸多的好处;御人之道无非是恩德并施而已;要让他们就范;还得告诉他们肯听话的好处。微臣倒是有几个法子;还请殿下明鉴。”

    赵康咳嗽一声;继续道:“这其一;便是告诉他们;若是肯听话;大明和楚国保他宗庙不失;社稷稳固。对藩王们来;既要分他们的权;也要许以他们稳固的地位;现在我大楚要强军;要剥夺和削弱他们的军权;甚至从他们的藩国中招募勇士建立藩营;他们自然担心地位不够稳固;所以给予他们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