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拳坛神话 > 对更新时间的说明

对更新时间的说明(1/2)

    首先说明一下:现在在写这个更新说明时,我正在外地出差。昨天和今天都只能一更,就是因为出差惹的祸,更新会在晚上22点送到。

    正常更新时间是下午一点左右一更,晚上22点左右二更。今天下午会结束出差加返,回家后第一件事肯定是码字,希望朋友们支持,支持奋进小白这份精神!

    谢谢!

    同时补充点传统武术的知识,希望大家看书时看得更明白些!

    一、太极八法:?、捋、挤、按、采、?、肘、靠。

    ??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

    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功。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如?,称谓“?劲”,除捋、挤、按、采、?、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

    “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劲”、“捋劲”、“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我们听一听前辈先贤是怎样议论劲力的。

    武式太极拳先贤李亦畲大师在《五字诀》“一曰心静”中阐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写道:“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先贤讲的拳理是拳之大道。太极拳体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载或更长的时间也难成正果。

    ?劲,太极拳习练者最早接触的“劲”便是?,师说,?是往上过头打在对方脚后跟的劲为?。简单解,特别在揉手运用中,自下而上的打法称为?。初学者尚不知,也不懂太极拳为意行拳,出手用力,最初接受和练习是实实在在的用力往上?。在相当长的习拳过程中,养成出手用力的习惯。久而久之,用劲练太极拳一代一代传下来,再向这些用劲练太极拳的朋友说练拳用意,不是用力,他们只是听听,如何用意,不去用力,也不深究,并不改进,力练太极拳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初学者用力练太极拳,有的资深练家也不大相信李亦畲先贤“用意,不用劲”的教诲,向提倡用意者叫板,说:“你用意打我一次。”或者撰文立说,提到:“不用劲打不出人去。”

    从“飘浮”拳理讲,如果一方以?打过来,手上不挂力,松空手掌,对方以力接,瞬间接手方脚下飘浮似上了船,船左右上下摆动,脚下重心丢失没有了根基。通常说,“拨根”,拨对方的根,使对方失去重心,这是二人较技太极松空高手的揉手艺术展现。?法中阐述的“飘浮亦不难”,就是这个意思。

    揉手者的身形手势十分重要,什么身形决定在揉手中的地位。你周身松空,是一个松体,在双人揉手中当然占据胜方的地位。反之,你周身松功不佳,身上挂力,是一个有力的劲力体当然要居第二位。

    在《八法秘诀》的“?”法所说的拳理无可争辩的是太极拳妙法,绝招。顶头悬,弹簧力都是准确的真理性拳法。唯有“先实丹田气”,我们要研讨研讨。

    杨氏拳诀,无疑都是经过博击场上实践过的真理性拳法。“先实丹田气”杨氏运用也是正确的,可惜我们“门外人”未得真传,不知如何去“先实丹田气”。我从学的几位老拳家是不提倡“气沉丹田”的,丹田气和气沉丹田是不是一种呼吸法,手中没有资料。京城太极拳家吴图南、杨禹廷两位大师都不提倡气沉丹田。有一位少林寺“德”字辈高僧,亲口对我说过,丹田练气不存气,也不提倡气沉丹田,恐闹出病患。

    在二人较技中,?劲也不是技击中的打法,或称不是唯一的打法。我初学太权拳时,有几位老师在讲到?法时,都以教学为主,不提倡将?作为技击的首要。以“太极八法”训练学子,应该认为是上乘的教学法。太极拳的虚实可以解义为阴阳,请温习陈微明先生记录杨澄甫口述的虚实。“八虚实,太极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这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以上虚实定义,是澄甫大师的绝学立论。同道应细心揣磨,潜心体验。

    以上太极八法秘诀简单注释,非用功之久不能融会贯通焉。限于对传统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有不全面处,请同道补遗。

    关于劲的说法,在文中延用传统和习惯说法,八法为?劲、捋劲、挤劲、按劲、采劲、?劲、肘劲、靠劲等四正四隅八种劲。此劲的说法是太极拳术语,不是说八种劲。对劲的说法,在以后的篇章中有专题论述。

    捋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

    二人在揉手习练或较技中,遇到对方进攻首当其冲者为?。对方的打手从正面向胸、脸攻来,有自打在后脑、后背上再往后有打在脚后跟的威胁。揉手的化解来力均取逢?必捋的拳法。对方以右手打来,我将其右手及胳臂捋向我左方,对方以左手打来,我将左手及胳臂向我右方或右后方捋去,以解?攻之危。

    在揉手实战中,二人较技四只手进退曲伸,千变万化没有规律可循,动静之机随机应变。我们打手的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对方从任何方向?来,我以化、拿、打、发化解对方攻势,引进落空,顺其来势以静待动,后发先制,打击对方。在运用捋法时,要注意自己的身形手势,牢记先贤大师的告诫,“阴阳之母,动静之机”,此时不可忘记太极拳的根本,周身空松不挂力,手上要松不挂力,像陈鑫大师说的“妙手空空”是绝佳的手势,我说“四梢空接手”,把握手的空松,是揉手、技击的第一要素。这是捋法的“力尽自然空”太极内功,空是威力无穷的。周身松空,你便成为松体,重心当然稳重,重心的稳重,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

    杨氏“八法秘诀”中将捋劲,提到全身“重心自维持”。安舒中正的重要地位。杨式太极拳家杨澄甫大师有拳法十要的警世,其四要说的是重心,道:“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主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杨氏的“重心自维持”的拳理被杨澄甫诠释后,京城吴式太极拳家杨禹廷大师在研习教学实践中明确太极拳重心,又进一步详解拳的重心。以虚实分,左腿实,实足,右腿虚,虚净,右腿实,实足,左腿虚,虚净,确立“立柱式身形”的拳理拳法。从以上二位杨氏对稳定重心的重视和研究,并加以开拓重心理论发扬开去传播国内外,令后人们扶额庆幸。太极拳极为关要的重心理论,得来全不费功夫。这里我们要试解南北两代二杨拳理拳法相通,是很有趣的故事。杨澄甫先师1936年在沪逝世,此时青年杨禹廷刚出道。当时中国印刷和通讯仍处在落后的局面,上海、北京交通不便,太极拳的技艺也不可能传播很快。先师的重心虚实法也不会很快传到北京。杨禹廷在研习教学实践中,在恩师的指点下强调虚实重心,以后发展和定型了“立柱式身形”的重心维持,此法百年实验已成为经典。一种上佳的技艺在实践中被传播运用,应该认为南北二杨在相隔半个多世纪研习安舒中正理法心灵是相通的。

    研习太极拳求的是自然。捋法解义中,有两处提到自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太极拳本应自然,这是无可争论的。千百年来太极拳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完美和完善而完美、完善。本来太极拳很自然,很简单,被后学者给搞成刻板和复杂了。其实练太极拳越自然越好,不要刻意去练炼,欲求得到什么。拳论要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以上种种修炼者在操作中循规蹈矩,人体结构发生的变化,不是随意练炼可以求到的。

    “八法秘诀”强调顶头悬和不丢顶。这个“顶”可解义为头顶的顶和二人较枝在接触点上的不丢顶。关于顶头悬的顶,我在《太极内功解秘》的第八节“修炼阴阳顶”中有诠释,不再多笔墨。捋义解,有“轻灵不丢顶”之要求。要求太极拳修炼者要“不丢顶”是习练太极拳的严格规范,练拳修内功要守规矩。绝对不可以有随意性,不尊师教。在接触点上不丢顶,首先,身形坚持三不动:不要有动意,不主动,不妄动(关于三不动,我在《太极内功解秘》第十一节有诠释)。

    杨澄甫的“八法秘诀”讲的是推手要义,在推手较技中双方接手“不丢顶”尤为关要。不丢顶属于中定劲,中定在“八门五步十三势”拳法中,是进、退、左顾、右盼、中定的正中位置,站住中定,也是身形中正、中定是重心点的位置,当然不应该乱动的。杨露禅有“站住中定往外打”的教导(吴图南口传)。我多年对太极拳的研习体验到,如果“太极十年不出门”,中定功的修炼要在五年后小有成就,再进一步深研,身形可中正,有可能“站住中定”,这是多年修为太极拳综合功夫的显现。

    二人相接,或对方的手已经进入到己的胸、腹部位,同样是接触点,仍应不动、不丢、不顶。当然,要求操作者有周身松体的修养,心意松,周身肢体松。要具备中定内功不是一件易事。奉劝同道拳友,不通太极八法,关节不松又不熟节节贯串的松功,不可轻意与人较技,否则十次要有十次失败,除非对方是用力者。

    中定内功上身要用功多年方可得道,首要是修炼“九松十要一虚灵”。此功法在《太极解秘十三篇》中有诠释。九松:即从下往上松脚(脚趾)、踝、膝、胯、腰、肩、腕、手(手指)。十要:即溜臀、裹裆、收小腹、收吸左右腹股沟、展胸、吸左右胸窝、圆背、驰颈。关于顶,王宗岳公提到“虚领顶劲”,我习练中体验,认为资深拳家对“虚领顶劲”不难把握,这一拳艺对初学者有难度,脊柱和后脖梗易僵紧,不好操作。我认为“虚灵神灵”即将精神置于顶上,此法便于把握也易操作。

    虚灵神顶,在操作时,顶上不要放意念,虚虚灵灵就可以了,将神气,精神放在顶上一寸,便是虚灵神顶。脚下松,经脚、踝、膝、腰、膝椎到顶。练拳时每动都松一次脚,松脚意思往上到顶,日久形成虚灵神顶。如此操作中正安舒有了,从实脚下的重心点到顶,上下一条线,安舒中正的中定内功出来了。再较技,胜多败少,很有兴味。太极八法,任你自由运用,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遇到什么强手、高手化中走开,美哉太极揉手。

    “八法秘诀”有八八六十四句诀,演释出八八六十四手,这是圈内很多修炼家都知道的功法。但诠释有难度,不是不努力研修,而是自身功夫的障碍。

    太极拳功成不是听你说了什么,也不是单单看盘一趟拳。可以这么说,太极拳是心灵和头脑的功夫,太极内功讲究身知、体悟。意思是身上明白,从身体反映出来的,验证太极拳理的功夫。练拳在初级要松,做不到全身放松,要将从脚到手的九大关节放松开,进而心、神、意、气松,骨与肉之间也要放松,到中极功夫,达到全体透空,进而修炼到无形无象的无――周身上下摸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没有力点,是一个空点。

    二人较技周身内外放松,也称谓为规置好自己,用八法解释是不是“引导使之前”“力尽”可以解释为退去本力。前辈大师经常教育告诫后学者,“太极功夫在拳里”,经常练拳,本力渐渐退去,内功上身。修炼太极拳,人类是载体,载体不腾空,不清理干净,没有通道,内功怎么上身?如我们买房,空房我们才可以入住,身体内外松净,内功方可上身,就是这个理儿。

    挤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击铿锵

    挤劲比较好理解,简单解直接往对方身上用劲,或者往对方身上推。

    拳里挤式很多,如第二式的揽雀尾中第二动为右打挤,第四动左打挤。右打挤,右掌为实手,左掌为虚手,右掌掌心对左虚腕脉门用意通过左虚腕打对方的胸背;左打挤,左掌为实右掌为虚,左掌掌心对右虚腕的脉门用意,通过右虚腕,打在对方的胸背。

    在揉手较技中,初学者还不习惯运用虚实,阴阳变化,不管单手还是双掌,接触到对方肢体,不讲内功,不是用意,而用力生推硬搡。这种动作也属于挤劲范畴之内的技艺。从太极拳习练解,太极拳套路均以弧线运动,没有直线和横线,也最忌走直线。太极拳技击也最忌直来直去直线推向对方。此动作属于危险动作,以直劲攻击对方,对方如果不俱备太极内功,硬碰硬,对方向左右转动上身,极可化掉来势转危为安,双方打一个平手。在直来直去的推手中,陈鑫大师在36病手中,在第十八位推字被列为病手。聪明的太极拳习练者,或资深拳家不会去以直劲攻击对方。如果被攻击方身上有内功,九大关节松,且节节贯串,你攻击对方身上,对方周身松空,又似弹簧,你打出直劲结果会“如球碰碰还”,没有别的出路。

    初学揉手者不要上场就跟人家试手,除了失败没有别的出路。那么经常推,日久会不会提高技艺呢?不会。如何提高揉手技艺呢?一练拳二练拳三仍然去循规蹈矩练拳。有的朋友不练拳喜好推手,这是“全民健身计划”,找几位志同道合者,经常推手也有益健康,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推手,与太极阴阳变化中的内功揉手不是一回事。

    太极八法是不是仅为?、捋、挤、按、揉、?、肘、靠?只此八法又如何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呢?京城杨式太极拳家汪永泉大师对太极八法的运用有独到的惊人之处。他在教授我们推手时,每化解一次来手威胁时,要耐心解释,每一种不是单独运用的,如果使用不当,在对方威胁下难以解困。太极较技变化多端,虽然太极拳打法厉害出手见输赢,但技艺多变也是技击者在八法运用中也应随机应变,要有实战的应变能力。拳式中的挤,右掌打挤,左臂虚,左掌打挤右臂虚,如果打挤左右掌同时有力,这是最忌的败着,此为双重。在打挤时,直去的效果不佳,如果右掌打挤,在挤中向右10~15o向对方左肩的方向攻击,对方就不舒服,这是挤中有采,请在实战或训练中研习。

    太极揉手技击,内功修为是第一位的,肢体仅仅灵活不是太极拳人追求的目的。

    按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膨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

    按劲,从字面解下按之意,有句俗语,按下葫芦起来瓢,在太极揉手运用中,按劲是阴动还是阳动呢?以太极拳的特性定位,按是阳动。不弄明白“按”劲在太极拳和揉手运用中的阴阳虚实,很难在技击中有所突破。

    从动作解析,从上往下按多为呼气,呼为阳,凡呼气的动作,多为主动进攻之意,按为主动下按故为阳。实战应用、生活中劳作也是如此。如你外出干活带着长把工具,如铁揪,习惯扛在肩上。到达目地的,将铁揪从肩上取下,此时放下揪的人,不知不觉或称为下意识在放下铁揪的瞬间是呼气动作,随呼气同时放下铁揪,或者这么说,随放下铁揪随呼气,这里生命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生理现象。

    太极拳讲究呼吸但在内功尚未上身在修炼的过程中最佳选项不要管呼吸,管呼吸便不会呼吸。很多太极大师他们教授学生时,大多不教呼吸,因为大师们以脚呼吸,有“呼吸往来于踵”的提法,脚呼吸没法教学生,脚呼吸是多年修炼内功的自然法成。我过去从不在书文中解呼吸,在诠释按劲时,用多些笔墨将太极呼吸尽可能阐述明白。

    太极拳修炼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我第一部在太极拳理论专著《太极解秘十三篇》开篇写道:“若想在太极拳领域中探求个深浅,用常人的思维去想,用常人的眼光审视。想上几十年,看上几十载,什么也想不深,什么也看不透”。一目了然,清楚明白,用常人眼光看太极拳,用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构想太极拳,想来想去,看来看去,无法踏上习练太极拳的入门之路。

    有人问,对方挤上来,是阳按还是阴按?我说,应以阴虚对付攻来的阳攻,太极拳人面对进攻,阳隐阴显,这是很自然的太极阴阳学说在实战中的应用。对方单掌进攻掌向胸部推来,或双掌向胸劲推,都称为挤。此时如果以力下按,按十次十次失败,因为你出力了,犯了太极拳“用意,不用劲”的道法,所以你无法解困。聪明的拳家此时可以用左右采?技法。此文说的是按,暂不谈采、?。在化解对方进攻的以按解困的拳法时,请注意手上去掉拙力,思想不可去想按对方进攻的手,以虚按,空按为最佳道法和拳法。

    请注意,欲化解对方向胸部的正面进攻,任何动作都是多余的。只有自己遵照太极拳的特性,将自己周身内外,从脚到顶,松腰空腰上松至手梢,下松过到脚梢,以“九松十要一虚灵”虚空身体,如果你内功修持层次高,成为松体人,那么任何进攻速度,不管进攻有多么大的力量,你比较有把握解困为安。我的说法是有根据的。《打手歌》云:“?、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这首歌诀,与古典哲学家传道不传艺不同,歌诀既传道又传艺,诀中告诉你,练太极拳,?捋挤按是太极基本功,要认认真真习练和揣摩,在太极八法中要认真练好四正手的?捋挤按。进而修炼:采、?、肘、靠等四隅手。“上下相随”是关要内功。杨禹廷大师称谓为“手脚结合”,京城另一位杨式太极拳家汪永泉大师,他提倡周身上下内外“一致”,上下相随是继承,手脚结合和一致是现代太极拳家的重要发展。太极拳发展到20世纪下半叶,只有继承没有发展,在技艺上还不全面,只有发展,才赋予传统太极拳的生机,使太极拳运动有可能与时俱进,不断前进。

    凡太极拳爱好者,以传统练法,遇挤便按,按势没有错,一定要把准好阴阳,按式多为阳动。挤为阳,不能阳对阳,阳对阳顶牛,太极拳的阴阳学说是以阴隐对待阳攻,这是解困取胜的首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