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朝三世祖 > 第二十八章 虬髯客传

第二十八章 虬髯客传(2/2)

乎老了三十岁。他儿子则不然,粗壮着身子成天拿着大铁锤在山庄的院子胡乱挥舞,老汉曾经问自家儿子成天瞎挥个锤子做啥?他儿子很诚恳的回答‘少东家要造反,为儿的愿替父出征’。

    ‘蠢货,造女儿的反?快回屋睡觉去。’

    用现代话来翻译,胡老汉分明就是说‘造你妹的反,滚你个小犊子快回家睡你的觉去。’。

    老汉险些没气疯,觉得自家少爷瞎胡闹就罢了,自己儿子跟着瞎起什么哄。话说,自家少爷真是准备造反?不造反他干嘛要搞战鼓?但若真说是造反,却也不像啊?

    老汉抱着三摞纸进了山庄找到了郭善。

    这三天里,郭善一直在山庄里住着呢。

    人显得精神了许多,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的扭屁股。胡老汉就知道自家少东家又在做他所谓的‘体操’。胡老汉不明白体操是啥玩意儿,就只觉得少东家这扭屁股的动作做得有辱斯。

    刚做完体操的郭善抹了抹汗,接过了胡老汉刚印刷出来的‘传单’。看了一遍后有些不满意,忍不住问‘这上面的字迹怎么这么不清楚?’

    胡老汉能算数,但怎么识字儿,看了一遍后也觉得有些字确实很模糊。他道:“这已经是最好的印刷坊赶工出来的了。”

    郭善听言不说啥了,能用后世的打印术来要求现在的印刷术么?只能怪现在印刷术还不够先进,瞧,错别字都有,而且一张错张张都错。

    “少爷,您要这纸何用?”抱着这一堆传单,老汉还不明白郭善是啥意思呢。

    郭善却没作答,反问道:“现在长安城里的人大抵都知道黄袍客是谁了吧?”

    “听说了黄袍客名字的人挺多,但挺多人知道后反而越发不清楚黄袍客了。”胡老汉听言有些发笑。

    笑容有些贱。

    确实,黄袍客起先可是成名了一小阵儿。

    说起来他没啥功绩,但是现在满长安城用的黄袍客灯笼都是黄袍客发明的。算起来也没啥本事,但是韩翃的诗就是他给传出去的。谁都不知道黄袍客是谁,但是都听过他的那一首‘卧龙吟’。

    本来流言不至于漫无边际,但是这三天郭善有意无意的做了幕后推手,于是有些人开始重新想起了这么一位人来。又因为郭善的误导,于是有些人开始说黄袍客是女的,有的人说黄袍客是个老人,有人说黄袍客其实是前朝的皇族子孙。

    说啥的都有,所以深知黄袍客只是个小孩儿的胡老汉就有些啼笑皆非。

    “府里有人说我是黄袍客没有?或者怀疑我是黄袍客的?”郭善问。

    胡老汉呵呵一笑,道:“早有人冒名过黄袍客了,所以真伪便不好分辨了。再说,说少爷您是黄袍客,谁肯信哪?”

    郭善一笑,真李逵变成假李逵了。

    “把这个流传出去,先从宜宾楼开始。”郭善开始下命令了,把一小叠纸从院子树下的案桌上拿起递给了胡老汉。

    “少爷,这又是啥?”

    “虬髯客传。”郭善一笑。

    虬髯客传,原是唐传奇小说之一。作者并不确定,但此篇小说极具历史意义,是少有的经典小说。篇幅虽短,但寥寥几笔就把虬髯客这虬髯大汉‘画’了出来,再有风尘三侠之一的红拂女乃及李靖也在其,这更增加了小说的传奇性。而章提到的翩翩少年李世民,虽非主角却有龙虎之姿,显露峥嵘。

    郭善只知道自己当初看这篇传记时挺仰慕里面的人物,但是却不知道这篇章在现世出现会引起什么样的轰动。

    毕竟,章提到的人物无一不是名动天下的。比如军神李靖,再有英武的二殿下李世民?最最关键的,还是有他黄袍客。只不过美不足者,则是篇幅提到的黄袍客却是一个老道。

    但,这不正符合时下人们心目黄袍客的形象么?

    时下的小说并不流行,多是以讹传讹的一些故事流传。而古典记载的许多史记多是寥寥几笔的叙事,更像是日记。虬髯客传郭善耳熟能详,这一篇本身就经过艺术加工的小说更容易让人记清楚也跟容易使人读懂。

    至少郭善清楚,当胡老汉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把故事传给了宜宾楼一个当红的乐伎手里后,许多去宜宾楼的人士子大抵都知道了这篇不错的故事。

    这篇章出自何人之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的虬髯客成了游侠儿们心目的男神,里面提到的黄袍客也更添加了神秘。

    大伙儿都想瞧瞧那位去了扶余国做了帝王的虬髯客,但可惜瞧不着,只好见见那位与虬髯客相识的英杰黄袍客了。

    贞观七年,郭善就如同搅屎棍一样主导着舆论,只是不知道他这根搅屎棍是否真能把京兆府的那几坨给搅出来。

    ps:终于把浏览器修好了。。。 诸君元宵快乐,再这儿给大伙儿拱手送上祝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