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高科技军阀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洛杉矶谈判

第一百一十三章 洛杉矶谈判(1/2)

    第一百一十三章 洛杉矶谈判

    “能让你蔡松坡如此推重,看样子此人确不简单。”

    “难怪此人能够收复青岛。”

    “此人有光复青岛之大功,所以他杨皙子如此上心,马上就盯上了。”

    “新朝未立之前,他杨皙子先替老袁收拢一员虎将,也是大功一件。”

    “照这个架势来看,新朝确立,他杨皙子铁定是要当首辅了。”

    听到这最后一句,梁启超的眉头不自觉的皱了皱。

    “什么新朝旧朝的!咱们辛亥老兵,犯不着推翻掉了满清皇帝,又伺候一个袁皇帝!”

    一位蔡锷的部下可能是喝多了,说话的声音变得高昂起来。

    “大家不要胡乱猜疑……”蔡锷摆了摆手,说道,“大总统现在没有必要走这一步……”他转过头轻轻咳了两声,“如今打败岛国人,国是初定,正是建设发展的好时机,切不可因此而发生内讧,那样的话,就是给岛国人再次入侵我国的机会了……”

    听了蔡锷的话,席间的喧闹声渐渐的平息下来。

    梁启超看着面色憔悴但神情却显得有些激动的蔡锷,在心里暗暗的叹息了一声。

    第二天一早,杨度便早早的来到了中南海居仁堂,向袁世凯汇报和杨朔铭见面的经过。

    “他也是君宪派,不赞同共和之行于中国。”杨度对袁世凯说道,“而且他对我国国情有着更深的理解,甚至可以说超出了古德诺博士所见。”

    “原来如此。”袁世凯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但眼睛里却不自觉的闪过一丝兴奋的亮色,“看样子此人不但是个将才,在这方面也是很有才能的,只是咱们以前不太了解。”

    “他本人似乎对造船极有兴趣。”杨度想起了在杨朔铭家里看到的那艘“定远”号铁甲舰的模型,对袁世凯说道,“从他给我的印象来看,他对军事的兴趣,似乎远远比不上实业。”

    “噢?你这么看?”袁世凯露出了惊讶之色,“你觉得他的心思其实是在实业上?”

    “不错。”杨度点了点头,非常肯定地回答道,“其实我们昨天的谈话内容,大部分是关于实业的。他对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有好多设想,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都很有道理,而且听起来实现的可能性很大。”

    “看样子他和蔡松坡完全是两路人。”袁世凯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行事倒是颇有当年李文忠公的风格。”

    “他和我谈过他在赣西兴办实业的经验,他说他建立的虽然都是民用企业,但一旦国家有变,都可转为军用。他的赣军装备精良,全国无有出其右者,也正是因于此。”杨度说道,“我觉得,将来他在实业方面的成就,应该高于军事。”

    “要是这样的话,我倒是大可不必担心他会惹什么麻烦了。”袁世凯看了看杨度,脸上现出了欣慰之色,“杯酒释兵权这一步,在他这里就用不着了。”

    “正是。”杨度说道。

    “过两天代表团就好出发了,我今天干脆见见他吧!”袁世凯想了想,说道,“如果他真是一心想办实业,不是孙大炮那样的徒有虚名,我倒是乐于成全他的志向。”

    袁世凯说着,按了按电铃,一位秘书出现在了门口。

    “请陈次长过来一趟。”袁世凯吩咐道。

    陆军部,秘密会议室。

    “大总统见过他了?”

    “是,杨将军得到大总统召见通知后,迅即动身前往大总统府,大总统在居仁堂接见了杨将军,大总统和杨将军言谈很是欢洽,大总统当即授予了杨将军一等嘉禾勋章和一等白鹰勋章,只是杨将军没有穿军服,当时未能佩带。”

    “他没有穿军服?”

    段祺瑞听到了这样的报告,眉头立时皱了起来。

    “是的,杨将军穿的是大总统赏赐的便装汉服。”报告者回答道。

    “有意思。”徐树铮笑着摇了摇头,“看样子他很善于揣摩大总统的心思啊。”

    “他们都谈了些什么,你知道吗?”段祺瑞想了想,又问道。

    “具体的内容尚不清楚,据总统府的人说,大都是关于实业方面的。”

    “我明白了。”段祺瑞的面色阴沉了下来,他点了点头,报告者随即敬礼后退了下去。

    “你怎么看?又铮?”段祺瑞转向素有“小诸葛”之名的徐树铮。

    “大总统没有让他杨瀚之回江西任职,是防着他坐大。毕竟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弄了一支强军出来。大总统让他在山东任职,是为了防止日军卷土重来,而又调其本人进京,一方面是想要加以羁縻,另一方面,是向其暗示将予重用,观看他的态度。”徐树铮说道,“而他杨瀚之也不是傻瓜,对大总统的用意心知肚明,因此欣然来京陛见,并向大总统示以无掌兵权之意。他之所以穿便服见大总统,其用意就是向大总统表明心意,以安大总统之心。”

    “听说杨度那家伙和他打得火热,那就说明,他很可能是赞同帝制的了。”段祺瑞皱着眉头说道。

    “有这个可能。至少应该是不会反对。”徐树铮说道,“我觉得他这么做,很可能是邀宠避祸之计,他自己心里只怕未必真的赞同。”

    “也许是吧!”段祺瑞长叹一声,坐了下来,“他和我都是一样,可怜一场天大之功,付诸流水。”

    “这一次如果不是陆军部预先统筹全局,做了应对措施,想要战胜岛国人根本就不可能,”听了段祺瑞的叹息,徐树铮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可仗打胜了,不但封赏没有咱们什么事,咱们这些老弟兄反而招了忌,我看他袁项城倒不如直接把陆军部撤掉算了,反正也没用了,让统率办事处那帮人来干好了。”

    听了徐树铮的怨言,段祺瑞的情绪不知怎么反而平静下来,他冷笑了一声,没有接口。

    “他杨瀚之其实也应该来看看咱们的。”徐树铮说道,“他能当上赣西镇守使,还不是靠着咱们?”

    “现在这个时候,他还是不要来的好。”段祺瑞平静地说道,“这样对他自己和咱们都有好处,以他的聪明和刚才的表现,应该能想到这一点。”

    徐树铮敏锐地从段祺瑞的话里听出了什么,他一边点着头,一边盯着段祺瑞的脸,想要知道他的想法。

    “蔡松坡的身体一直不好,我还笑他是白面书生,身体弱不是当军人的料,没想到笑话人不如人,前一阵子战事紧急,还觉不出来,现在冷不丁松口气儿了,这难受的地方,是越来越多。”段祺瑞捶了捶自己的腰,喘了口粗气,说道,“今天我就告个假,多将养一段时间吧!部里的事情,就都交给又铮你了。”

    听了段祺瑞的话,徐树铮先是一愣,随后马上明白了过来,立刻点了点头。

    “所谓的‘人算不如天算’,我倒要看看,这天儿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儿。”段祺瑞的脸上现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自言自语的说道,“冷眼旁观,又何尝不是快事一件呢?”

    当杨朔铭得到段祺瑞请病假的消息时,他已经接到了外交部要他随代表团一同前往美国的通知。

    “老段竟然病了,咱们走之前,用不用去看望一下他?毕竟人家帮了咱们不少的忙……”黄韵芝想起了段祺瑞当初帮的大忙,对杨朔铭说道。

    如果不是段祺瑞这个陆军总长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