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无后为大 > 人在酱缸(1)

人在酱缸(1)(1/2)

    人在酱缸(1)

    我怎能不考虑那99.9%?他们构成了我孩子世界的一部分。

    2011年,两名**的命运让这个社会麻木的神经抽搐了一下。她们同在两岁的烂漫年岁,同为卡通人物巧虎的迷恋者。在那场人为错误叠加造成的动车事故中,名为伊伊的女孩幸运生还却失去双亲;在另一场行人熙攘的街头车祸中,名为悦悦的女孩则永诀于父母。

    我们都熟悉这两出悲剧,都熟悉那句“这是个奇迹”。公权力的冷漠和民众的冷漠进行了最充分的铺陈后,一位警长和一位拾荒者的灵魂闪光,确乎像是一个奇迹。你可以把对于孩子的牵念,维系于这样的奇迹之上吗?

    在乱象频仍的时代,简单地抨击某几个官员、某几个路人的道德显然有失公允,它无疑是一次系统性的、全方位的社会病变,严重到了威胁个体生命的程度。

    大自然之外,社会与人群也是我们的空气和水,无论它糟糕到什么程度,都无法逃遁。极端的灾祸太过触目惊心,我还是说说人们习焉不察的小气候吧。

    从尹建莉的书中看到一个事例。她的女儿圆圆上幼儿园期间放学比较早,父亲就先把她接到单位。年轻的同事们喜欢逗圆圆玩,但用的一般不是正常方式,总是把孩子当做捉弄的对象。比如煞有介事地要圆圆喊“爷爷”,然后哈哈大笑;比如装出很凶恶的样子来抱圆圆,在孩子的惊恐中得到满足;再比如,父亲去会议室开会,同事吓唬圆圆说“爸爸不要你了”,幼稚孩子的哭泣成为他们的乐趣。这些经历让圆圆与人交往渐渐没了自信,甚至做了两次被父亲抛弃的噩梦,让父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尹建莉看到的一个电视节目也让她惊愕:主持人请出河北的五胞胎孩子,抛出的问题居然是“你们之中谁最爱告状”、“谁挨爸爸打最多”,孩子们的不知所措制造了很“出彩”的现场效果。

    仔细一想,类似的成年人以捉弄孩子为乐的事情,在我身边是多么的司空见惯。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经历的。整个世界杯期间我都在南非,阿根廷队被德国队打成筛子的那场比赛,一起看球的有我的几个中国同伴,还有几个西方家庭的成员。有一个七八岁的、金发碧眼的小男孩对足球没什么兴趣,跟着自己的玩具汽车在大理石地面上爬来爬去,好不开心,其家长则视若无睹。我的**伴雅而内心的母性被唤醒,一把将小男孩揽在怀里,摸摸头发,摸摸脸蛋,非常亲热(这样的举动在中国太常见了),小男孩玩耍的乐趣被中止,无奈地应付着黄皮肤大姐姐的亲昵。我当时很想过去劝一句雅而:别轻易打扰孩子的世界,至少应该征得他及家长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