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茶经 > 续茶经 第五章(1)

续茶经 第五章(1)(1/2)

    续茶经 第五章(1)

    五〓茶之煮

    【原文】

    唐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唐张又新《水记》:“故邢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为学精博,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者,凡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井水第四;大明寺井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余尝具瓶于舟中,亲挹而比之,诚如其说也。客有熟于两浙者,言搜访未尽,余尝志之。及刺永嘉,过桐庐江,至严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煎以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愈于扬子南零殊远。及至永嘉,取仙岩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以是知客之说信矣。陆羽论水次第凡二十种: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虾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泉第八;唐州桐柏县淮水源第九;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原注:水苦);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吴淞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柳州圆泉水第十八;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原注:用雪不可太冷。)。

    唐顾况《论茶》:煎以文火细烟,煮以小鼎长泉。

    苏廙《仙芽传》第九卷载“作汤十六法”谓: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味同调矣。煎以老嫩言,凡三品;注以缓急言,凡三品;以器标者,共五品;以薪论者,共五品。一得一汤,二婴汤,三百寿汤,四中汤,五断脉汤,六大壮汤,七富贵汤,八秀碧汤,九压一汤,十缠口汤,十一减价汤,十二法律汤,十三一面汤,十四宵人汤,十五贱汤,十六魔汤。

    丁用晦《芝田录》:唐李卫公德裕,喜惠山泉,取以烹茗。自常州到京,置驿骑传送,号曰“水递”。后有僧某曰:“请为相公通水脉。盖京师有一眼井与惠山泉脉相通,汲以烹茗,味殊不异。”公问:“井在何坊曲?”曰:“昊天观常住库后是也。”因取惠山、昊天各一瓶,杂以他水八瓶,令僧辨晰。僧止取二瓶井泉,德裕大加奇叹。

    《事文类聚》:赞皇公李德裕居廊庙日,有亲知奉使于京口,公曰:“还日,金山下扬子江南零水与取一壶来。”其人敬诺。及使回举棹日,因醉而忘之,泛舟至石头城下方忆,乃汲一瓶于江中,归京献之。公饮后,叹讶非常,曰:“江表水味有异于顷岁矣,此水颇似建业石头城下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