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茶经 > 续茶经 第四章(4)

续茶经 第四章(4)(1/2)

    续茶经 第四章(4)

    陶谷《清异录》:富贵汤应该用银制的铫子煮,那就非常好了。如果用铜铫子煮水,锡壶用来倒茶的话,就要差一点。

    《苏东坡集?扬州石塔试茶》诗云: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秦少游集?茶臼》诗云:幽人耽茗饮,刳木事捣撞。巧制合臼形,雅音伴柷椌。

    《文与可集?谢许判官惠茶器图》诗云:成图画茶器,满幅写茶诗。会说工全妙,深谙句特奇。

    谢宗可《咏物诗?茶筅》:此君一节莹无暇,夜听松声漱玉华。万里引风归蟹眼,并瓶飞雪起龙芽。香凝翠发云生腿,湿满苍髯浪卷花。到手迁毫皆尽力,多因不负玉川家。

    《乾淳岁时记》:皇宫里举行重大庆祝活动的时候都会用镀金的大瓷,用五色果拼成龙凤的形状,叫做绣茶。

    《演繁露》:《东坡后集二?从驾景灵宫》诗中写道:病贪赐茗浮铜叶。但是现在御赐的茶水都不用建安时期的茶杯,用大的汤瓷,颜色纯白,只是它的式样同铜叶汤瓷一样。铜叶色,就是黄褐色。

    周密在《癸辛杂志》中记载:宋朝时期湖南长沙的茶具是天下最精致的。每副茶具用三百星或者五百星的白金,只要是茶器都备齐。用大银盒子装起来。丞相**仲曾经用上千两黄金制作,然后把它进献给皇上。皇上非常喜欢,因为这些都是宫里的工匠做不出来的。

    杨基《眉庵集?咏木茶炉》诗:绀绿仙人炼玉肤,花神为曝紫霞腴。九天清泪沾明月,一点芳心讬鹧鸪。肌骨已为香魄死,梦魂犹在露团枯。孀娥莫怨花零落,分付余醺与酪奴。

    张源《茶录》记载:“茶铫子,金属于水母,银就刚柔相济,味道也不会咸涩,用它来做铫子最好。制作的时候必须在中间打眼,这样火就容易穿透。”“茶瓯用白色的瓷器最好,蓝色就要差一点。”

    闻龙在《茶笺?茶■》中记载:隐居在山林里面的隐士,不容易得到银制的水铫子,何况是金呢?如果要用,只能用铁制的了。

    罗廪在《茶解》中说:茶炉,瓦制的和竹制的都可以,大小要同汤铫子相配套。用来装茶的器具,只能装茶,不能有其他的用途。

    李如一在《水南翰记》中写道:韵书里面没有■这个字,现在的人把装茶和酒的器具称为■。

    《檀几丛书》:品茶用的瓯,白瓷的最好,正所谓“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样子应该是口小腹大,颜色浮浮而且香气不会轻易散去。

    《茶说》:如果器具洁净,那么茶的味道也会更加出色。今天姑苏的锡具,当时大彬的沙壶,汴梁的锡铫子,湘妃竹做成的茶灶,宣成窑里的茶杯,文人墨客、仕宦官员没有不珍惜的。唐宋以来,茶具的精妙之处,都没有这样雅致的。

    《闻雁斋笔谈》:把茶叶装进了筐里,它的本味会在短时间里散去,而茶的知己是水。但是如果不是用煮茶的灶、炉来煮,那也不会好。所以说饮茶是富贵的事情。

    《雪庵清史》:“泉水甘洌容易走味,如果不用金银器具封存,味道很快就散失了。有人送中泠泉水给欧阳修,他惊讶地说:‘您虽然贫穷,也不至于送这样奇怪的礼啊!’看到送水的器具,说:‘水味已经没有了。’哎!如果像他这样说的话,喝茶真是一件富贵的事情。有人考证宋朝的茶叶大龙团和小龙团都是从丁谓开始,到蔡襄时期才渐渐成熟。欧阳修听说后叹息道:‘君谟是贤士,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事情呢?’东坡也在诗中说:‘武夷线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劣,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这两人是由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