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宋词三百首 > 兰陵王·丙子送春

兰陵王·丙子送春(1/2)

    原文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谩忆海门飞絮①。乱鸦过,斗转城荒②,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③,梁燕无主④。杜鹃声里长门⑤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⑥,庾信愁赋⑦。苏堤尽日风和雨⑧。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⑨,共夜语。

    注释

    
  ①海门:今江苏省南通市东,宋初,犯死罪获贷者,配隶于此。

    ②斗转城荒:指转眼间南宋都城临安变成一座荒城。

    ③箭雁:中箭而坠逝的大雁。

    ④沉边:去而不回,消失于边塞。

    ⑤梁燕:指亡国后的臣民。

    ⑥长门:指宋帝宫阙。

    ⑦江令:江淹被降为建安吴兴令,世称江令。有《别赋》。

    ⑧庾信:南北朝时诗人。

    ⑨苏堤:西湖长堤,苏轼守杭州时所筑。

    ⑩孺子:辰翁有子名将孙,也善作词。

    译文

    
  欲送春天归去,可是整个人间没有春的归路。空挂着的秋千之外,芳草连着天空的远处。哪里刮来的风沙,昏暗笼罩着南浦。心如乱麻,说不清是怎样的痛苦,徒自忆念着流落海崖的人们,如同无着无落四处飘飞的柳絮。一阵乱鸦过后,斗转星移,时移事去,帝城中荒凉凄寂。再也看不见来时试灯的热闹繁丽。

    春已归去,谁最忧愁痛苦?那些首航的鸿雁,沉落在荒僻的边土。梁间的栖燕没有故主,杜鹃悲切的蹄声里,荒宫废苑迎来昏暮。那珍贵的玉树长埋泥土,那金铜仙人的承露盘中,盛满如泪的清露。在他被迁走离开咸阳时,不忍远离二频频回顾。那令人哀伤的黄昏时分,怎样才能捱得过去!

    春天啊,你此次归去,是否还能回到这里?我像江淹一样怨恨离别,像庾信一样写下愁赋得语句。苏堤上,天天都是凄风苦雨。叹惜故国的美好时光,只能在梦境中再去游历。那美好的花朵,也只能把他以前的芳姿倩影记住。人生流落到这种情形,只能在深夜里,与儿子相对话语。

    创作背景

    
  这首词题为“丙子送春”。丙子指的是公元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元军在这年攻入临安,宋帝奉表请降。三月,元兵掳去恭帝和太后、宰相及部分宗室。五月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端宗赵昰继续与抗元。

    赏析

    
  这首词共三阕。上阕由“送春去”开头,“人间无路”极写辛酸悲咽。“斗转城荒”诉说临安陷落,“不见来时试灯处”尤有深意。中阕由“春去谁最苦”的设问,讲述宋亡而爱**民最为痛苦的事实。“送客屡回顾”状写宋宫室被掳掠的凄惨境遇。下阕由“春去尚来否”的设问,暗示宋朝大势已去,恢复无望。全词凄绝哀怨,寄托很深。

    《兰陵王》是词中的长调,共分三段。第一段写临安失陷后的衰败景象及词人的感受。“春去人间无路”是全词的主题句,词中各段发端,均以“春去”领起,并围绕这一中心从不同方面加以发挥。“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用对比手法写出临安失陷前后的不同画面,“芳草”、“秋千”,写出元军陷城前的景况。“芳草”,又暗喻送别。这首词的“芳草”却不是隐喻一般的离情,而是送别一个朝代,汉家王朝仓皇南奔,故国何在?凄苦之情,怎能自己。“风沙暗南浦”,则意味着元军攻陷临安后的摧残践踏,又象征着南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