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纸上卧游记 > 纸上卧游记 第二十九章

纸上卧游记 第二十九章(1/2)

    纸上卧游记 第二十九章

    09.

    那么,在老张的心里可当真装着什么神圣性吗?这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不过,深思一下的话,神圣性本身也未必能赢得很多赞同。《礼记》记载了曾子临死时的事情,说曾子卧床不起,两个儿子曾元、曾申和弟子乐正子春在一旁照顾他,旁边还有一个手持烛台的童子。童子说曾子躺的席子很漂亮,质地上佳,应该是大夫用的细竹席。乐正子春连忙让他住口,但已经迟了,曾子猛然醒觉,说这席子是季孙氏赐给自己的,确实是大夫规格的细竹席,自己没资格享用。想到这里,曾子立即要儿子帮自己把席子换掉,但大家都劝他说:您已经病危了,搞这么大的动静恐怕会有危险。但曾子说:君子爱人,以德为重,小人爱人才会姑息纵容,自己若能够依循礼制而死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大家只好搀扶着曾子换掉席子,等席子刚一换完,曾子就去世了。

    《公羊传》《谷梁传》记载宋国发生火灾,国君夫人伯姬眼看着就要葬身火海,但因为礼制规定,若没有傅母的陪同是不可以在夜间自己出门的,所以她宁可死等傅母,终于没有逃出来。汉代的《淮南子》和《列女传》都把伯姬尊为节妇的楷模,她的确以生命捍卫了自己心中那具有神圣性的信条。《左传》虽然对伯姬的做法不以为然,但“傅母不在,宵不下堂”的神圣礼制有什么不对,而是说这条礼制是针对未婚女子的,伯姬既然已经嫁人,依礼是可以便宜行事的。

    我们不妨回到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这本书不但讲过同类的故事,还作出过很有意思的理论分析: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据说波利尼西亚地区的某些酋长,为了保持尊严,宁可挨饿,也不肯用自己的手把食物送到嘴里。诚然,这也许是由于——至少部分是由于——酋长身上有着过分的圣洁性和不能碰触的宗教禁忌,这种禁忌通过他的双手的触摸会扩展到其他东西身上,因此他所接触过的任何东西,不宜供人类食用。但是要晓得,这种禁条本身就是从对劳动的轻视或者把劳动看成与道义不相容的这类观念而来的;因此,波利尼西亚酋长们的举动,即使从宗教意义上来解释也可以看出,它比表面上所看到的,实在更加切合于“有闲是光荣的”这个准则。

    还有一个更好的,或者至少是更加不会发生误解的例证:法国某国王,据说由于要遵守礼节,不失尊严体统,拘泥过甚,竟因此丧失了生命。这位国王在烤火,火势越来越旺,而专管为他搬移座位的那个仆人刚巧不在身边,他就坚忍地坐在炉边,不移一步,终于被熏灼到无可挽救的地步。但是他虽然牺牲了,却保全了最高贵的基督教陛下玉体的圣洁,没有被贱役所玷污。

    丧失了人生的意义而苟全性命,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64,pp.35-36.)

    在今天看来,这些前辈们所执守的神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