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山高水长 > 第七章 热闹(6)

第七章 热闹(6)(1/2)

    第七章  热闹(6)

    这种书法形式的源头,应该追到王献之,他临《兰亭序》,不拘泥于单个字的秀美俊逸,而是照顾通篇气韵,其中有些字在书写时联缀起来,显得生动流畅。后人据此意创“一笔书”。在创作中,写到感情收不住了,把个别字相联,绝好地体现了书写者当时的心情。

    河南省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现已升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近年偶习一笔书,颇有心得,在他之前,我还没有见过谁用一笔写全篇的。他在接受记者访谈中,谈了自己创作中的体会。

    张海先生最初的创作思路,是从民间吹唢呐人那里得来,有艺人为了追求视听效果,长憋一口气,可吹数分钟而不断声,众人喝采不已。移植到书法创作中,表现为提笔饱蘸浓墨,胸中蕴满乾坤气,凝神屏气,如临大敌,扑向纸面,一挥而就!中间绝无停顿,否则气韵尽失。再看作品,首尾气脉息息相扣。篇首墨重,如游龙逛海,篇中干湿相杂,正是得意之间,篇尾干墨,虽如钢丝,却可化绕指之柔,在《张海书法集》中,就选了《从来离别又经年(鲁迅诗)》、《林岫俳句四首》,极尽一笔书的风采。

    张海认为,一笔书以中锋为佳,纸以厚纸为好,这点看似矛盾。实际上,薄纸虽吸墨少,但在笔锋停顿时,吸墨点也多,造成点线的不协调,改厚纸就一扫其弊。一般一笔书可通篇写30~40字,这在书写内容上要有所选择。

    或曰:“将毛笔改进成漏斗式,像钢笔一样永远下墨均匀,何如?”

    张先生笑答:“那就是艺人表演,有江湖气,不复为艺术创造了。写一笔书,我有两点认识,一,以内容而定;二,偶而为之。”

    回到家中,自己动手试试。费了几张纸,看看效果,难说好。回头翻《张海书法集》中,见有一幅一笔草,也是篇尾模糊难辨,就打电话问张先生,张先生说:“哪天你来看看原作吧。”言外之意,责在印刷。看来不是一笔书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有问题,而是我自己的功夫差得远。

    地坑院

    只是在豫西一带,我才见过这种地坑院。

    过去生活在平原的人们,在没有经济能力盖瓦房,又没有丘陵地带的窑洞可打时,就发明出这种“掘地三尺”的居住形式。

    先是选好宅基,四四方方地深挖下去,约7—8米深,从下向上望,犹如天井,故又称“天井院”。再挖一条斜坡通下去,当做进院的道路,门户之上,筑以门楼,树以迎面墙。一般都将门面向东开,取意“紫气东来”,然后南北西三面土壁,分别破壁凿洞,深5米许,一如窑洞。格局是以南房为上房,家中年长者居此,院之东北角为下等位置,多用来放置柴草,喂养家畜。院内习惯栽一棵枣树,一树遮天,满院荫凉,树梢高出地坑,给人们以醒目的标识,提醒人们此处有人烟。

    下一个问题是:下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