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 > 第十四章 废名:将人物“都沉没在作者的自我里面”(1)

第十四章 废名:将人物“都沉没在作者的自我里面”(1)(1/2)

    第十四章 废名:将人物“都沉没在作者的自我里面”(1)

    传略废名(1901—1967),生在湖北黄梅,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的风格,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

    1917年考入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接触新文学,被新诗迷住,立志“想把毕生的精力放在文学事业上面”。毕业后留在武昌一所小学任教,期间开始与周作人交往。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开始发表诗和小说。在北大读书期间,广泛接触新文学人物,参加“浅草社”,投稿《语丝》。

    1925年10月,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

    1927年,张作霖下令解散北大,改组京师大学堂,废名愤而退学,卜居西山,后任教成达中学。

    1929年,在重新改组的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英国文学系毕业,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任讲师。次年和冯至等创办《骆驼草》文学周刊并主持编务,共出刊26期。此后教书,写作,研究学问,抗日战争期间回黄梅县教小学,写就《阿赖耶识论》。

    1946年由俞平伯推荐受聘北大国文系副教授。

    1949年任北大国文系教授。

    1952年调往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

    1956年任中文系主任,先后被选为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吉林省政协常委。

    1967年10月7日,因癌症病逝于长春。

    废名的代表作有长篇《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后两部更在诗化的追求中透露出对现实荒诞的讽刺。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

    师者从1929年开始,废名有长达35年的教师经历。

    废名的第一部讲义是《新诗讲义》,也是建国前唯一一部存留的讲义。1934年,废名在北大讲教“新文艺试作散文习作”,次年开讲“现代文艺”。“现代文艺”课废名决定从新诗讲起,这是我国第一部新诗讲义,废名由此成为第一个在大学课堂上以新诗史的角度讲解新诗的人。

    1939年秋天,废名举家迁回老家黄梅金家寨,被邀任设在金家寨的第二小学教员,教国语和自然。他以此为“试验田”,主张反旧教育。他要学生“限读白话文,限写白话文”,“作文重写实际,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实际材料,不主张要小学生写议论文”。废名的写实主张在这里得到了一定的实践。废名还自编新诗教材,选取郭沫若、冰心、鲁迅、泰戈尔等人和他自己的诗作。他还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