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 > 第八章 郁达夫:令人沉醉的自我剖白(2)

第八章 郁达夫:令人沉醉的自我剖白(2)(2/2)

浓烈。

    然而在因为战乱,郁达夫到福建任职,王映霞偕其母与三个儿子避难富阳、丽水、汉口时,两人之间却爆发了严重的冲突,并且一而再、再而三,以至于不可收拾。1938年7月5日,郁达夫在汉口《大公报》第四版刊登《启事》,全文如下:

    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搬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

    郁达夫谨启

    原来此处“某君”即指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许此时刚刚丧偶,也正携三个女儿在丽水,与王映霞朝夕相处。郁达夫闻听有关两人的传言,本就将信将疑,又在自己家中发现了许绍棣的信件,终于忍不住大怒,夫妻争吵,王映霞离家出走,郁达夫愤而刊登《启事》。后经友人调解,郁王又一番忏悔,一场风波才告平息。然而感情的裂痕却自此愈来愈深,终至最后在南洋恶脸相向,郁达夫推出《毁家诗纪》详细叙说王映霞与许绍棣的“热恋情事,”而王映霞也以《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相对应。在报纸的推波助澜之下,一对“富春江上神仙侣”终于覆水难收,以“协议离婚”分道扬镳。

    与王映霞离婚之后,郁达夫的心境极其孤寂和颓唐,这时,一位国色天香的女播音员李小瑛(筱瑛、晓瑛、晓音)出现在他的面前,使他已是一潭秋水的心池,又波动起一片涟漪。李小瑛此时年方26岁,她十分崇拜郁达夫的文学才华,并主动向郁达夫示爱。郁达夫此时焉有不回应的道理,两人居然一拍即合,不久,李小瑛就以郁达夫“契女”的名义搬到郁达夫家中居住,郁达夫也不避嫌疑,把自己的书房让给李小瑛,两人暗中则已同居。为了表示亲昵,郁达夫甚至用罗马史家Livius的英文名字Livy作为对李小瑛的昵称,还常用德语Ich liebe dich(我爱你)来表示爱意。可是郁达夫的儿子郁飞却强烈反对父亲和李小瑛的结合,而郁达夫也不便和李小瑛正式结婚。1941年12月,李小瑛痛苦地搬出了郁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小瑛退到爪哇岛,郁达夫逃亡到苏门答腊。他在这时创作了著名的《乱离杂诗》,其中前7首就是为思念李小瑛而作。

    郁达夫的第三任夫人是何丽有。这位新夫人原籍广东,年仅20岁,生父姓何,幼时为一陈姓人家收养,所以原名叫陈莲有。她相貌平常,没有什么文化,而且不懂中国话。郁达夫取“何丽之有”之意给她取名为何丽有。当时郁达夫为躲避日本人迫害,化名赵廉,在印尼与朋友经营一家酒厂。一直到郁达夫遇难,何丽有才知道郁达夫是中国文化界的名人,而不只是一名寻常的酒厂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