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命令我沉默 > 编选手记:这本诗集对于我的意义(1)

编选手记:这本诗集对于我的意义(1)(2/2)



    我希望这本诗集,能让更多读者看到我相对整体的写作地貌,看到我写作时的内心。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自我二元对立的沈浩波。我一直就在这样写诗,我的诗歌一直就有多重的声部。不存在一个只有“下半身”的沈浩波,也不存在一个只有“上半身”的沈浩波。不存在一个只写过《一把好乳》、《淋病将至》的沈浩波,也不存在一个只写过《文楼村纪事》、《川北残篇》、《蝴蝶》的沈浩波。

    你们所看到的沈浩波,是他所写的所有诗的集合体。不要用概念化的小钝刀死乞白赖地将他分尸。

    沈浩波诗歌创作活动年表

    1991年:高中一年级,偶然读到北岛的一首诗《和弦》,深受感动,写下了人生中第一首诗。

    1996年:大学一年级,开始更多地接触一些当代诗人如北岛、海子、杨炼、韩作荣的诗歌,再次写诗,笔名仇水。

    1997年: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五四文学社社长,创办《五四文学报》。

    1998年:主编《铁狮子坟诗选》,先后结识师兄侯马、伊沙、徐江,并与于坚、韩东、莫非等诗人有了联系,开始有意识地摒弃自己原先的学院派写作倾向,逐渐接受口语化的诗歌写作。同年,帮助《大学生》杂志的诗歌编辑谭五昌组织“北京大学生诗歌沙龙”,并创办杂志《诗中国》,这个沙龙也是沈浩波与当时在社科院就读硕士的女诗人巫昂结识的开始。同年,还与两位几年前从北师大毕业后就无有音信的校园诗人取得了联系,他们是朵渔和南人。同年底,读到程光炜主编的20世纪90年代诗选《岁月的遗照》,深感不满,写作《谁在拿90年代开涮》一文,先后发表于《五四文学报》、《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同年底,创办《朋友们》杂志,一共创办了两期,第二年停刊。一群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诗人活跃在这个刊物上,有巫昂、朵渔、南人、盛兴、杨志、亢霖、彭凯雷、高晓涛、韩博等人。

    1999年:在伊沙、韩东的推荐下,《谁在拿90年代开涮》一文先后发表于西安的《文友》杂志和南京的《东方文化周刊》。这篇文章成为同年下半年爆发的中国诗歌界“盘峰论争”的导火索之一。同年,杨克主编的《中国新诗年鉴》出版,在韩东的推荐下,诗歌《秋千时代的女人》被选入该年鉴。同年,“盘峰诗会”在北京召开,在会上被“知识分子”诗人缺席批判。从此,中国诗歌阵营一分为二:民间立场和知识分子写作。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就此展开。沈浩波作为“民间立场”的代表诗人参与论争,发表争论文章多篇。同年11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龙脉诗会”。写作诗歌《我想看见光》《福莱轩咖啡馆,点燃火焰的姑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