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吃什么和穿什么(2/2)

什么,所以只能坚持吃自己熟悉的。就像我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只有坚持现在的我,从不轻易改变。

    至于穿什么的问题,简直比吃什么更让我烦心。我妈是苦出身,以前经常在村里演一些白毛女、李铁梅、阿庆嫂这种女愤青形象,阶级感情很强烈,打小就把我捣鼓成一个农民阶级后代的模样。可惜我从小眉清目秀,怎么看都像知识分子。直到上中学前,我穿的还都是布鞋,碰上个节日才穿白球鞋。上中学以后,我妈几乎没给我买过多少衣服,经常是我爸单位发了一双回力球鞋或者一件的确良衬衫,也不管大小是否合适,就愣往我身上罩。那时正是我最敏感的青春期,每天穿着XXXXXL号的衣服。走在学校里,别人光看见衣服动,看不见人在哪儿。换了别人,早自卑得上吊了。我却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那些冲我指指点点的人都当成傻瓜。可是着装品位依然在解放前徘徊。

    上大学以后,为了配合我玉树临风的形象,经常穿一身白,白衬衫白裤子白鞋子,晚上在校园里穿梭了几回,便迅速有鬼故事流传开来。当同班女生活灵活现地描述那个“白无常”的时候,我羞愤交加,发誓再也不穿白色的衣服。不过好在我很快发现,学校的男女比例居然高达八比一,在多数灾情严重的院系,比如什么自动化系之类,男同学穿的几乎都可以和垃圾箱媲美。我自信心大增,大学期间再也没有担心过我的装备。

    但问题的暴露还是发生在我走上社会以后,我不能再像学生一样胡乱穿衣服了,我需要穿成一个白领的样子。人生第一次我买了一件西装,花了600块钱,结果回去被狠狠地耻笑了一番。因为我买的西装是两个扣的,被说成没品位。我又一次羞愤交加,发誓再也不穿西装。我一年四季的衣服少得可怜,实在没衣服穿了,就到门口的外贸店买一件凑合。买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这件瓦萨奇的外套多少钱?”“130!”“那这件阿玛尼的呢?”“也是130!”“能再便宜点吗?”“不能!”“……好吧,我两件都要了。”“两件都要?那给你便宜十块钱吧。”“太好了!谢谢您!”

    后来我认识了一些时尚女青年,她们都非常同情我的境遇,很热情地主动带我到商场选衣服,不过到后来都演变成了我陪她们逛街。最后我愤愤地和她们断绝了这种变态的关系,回到了“垃圾箱”的行列。有时候会很想念我妈,想念那段每天吃什么穿什么都要由我妈来规定的童年。因为那时候会有盼望,会有惊喜,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我现在每天不知道吃什么穿什么,是因为可选择的太多,一切都应有尽有。而还有很多人每天知道该吃什么穿什么,是因为他们没什么选择。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很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