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时光是最美的花旦 > 只是因为多看了你一眼——《西厢记》(3)

只是因为多看了你一眼——《西厢记》(3)(2/2)

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 “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

    ——《红楼梦 第二十三回》

    这两人,方才是天生的痴性。黛玉虽然人前刻薄,却从不曾这般刁难别人,她也只在宝玉面前这样。她因他西子捧心,他因她多愁多病。缘分还是浅了些,没能等到这一世的两心相系。

    紫鹃虽好,却不及红娘大胆爽利。紫鹃对于宝黛之事,多是有心无力。不像红娘,硬生生将自己扯了进来。

    那夜,夜半琴响,蛩音不住鸣。莺莺却还是最终去了,是离他而去。张生望着漫天花雨,绝望透骨。别人的意思都不重要,他只问她的一颗心。他不解,明明是小姐有意,又怎会这般绝情。他提起霜笔点墨,临月几句描摹。嘱托红娘务必交予莺莺。此是心事,一望便知。

    此时的莺莺也是临窗懒梳妆,动了心事。她打开妆奁时,才发现那简帖儿。那是莺莺最著名的一段唱:

    夜听琴勾起了,

    女儿的心事。

    晓窗寒,神思倦,脂粉慵施。

    懒得抬身一声长叹息,

    轻匀粉脸,随意挽青丝。

    奁中珍物常闲置,却原来一首断肠诗。

    ——越剧《西厢记》

    我格外爱这段唱。词短意切,唱腔柔而糯,含在口中多时便要化了一般。她写了一篇“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应答之作,却假意正经交予不识字的红娘,叫张生莫要再来打扰。就是想要避过她这一层,将自己的心直接给张生看。

    张生大喜,悟得相约今夜。待他前去赴这个延宕多日的约时,却被莺莺端腔儿矜持骂了回来。更漏声声,他心下凉薄。像是白白被辜负了一场,陪衬着演出了一场作弄他的戏。

    莺莺没有红娘那样讨喜,她自己痛苦,也要张生同她一起痛苦。折磨自己,也不放过心上人。而且,她信不过身边的人,比如红娘。

    后来,他病入膏肓。解药无他,只求再见她一面。她听闻后,再也顾不得其他,将那相思研碎了,用深情煨着,亲自来他房中,方才救了他性命。

    张生其实并不怎么懂得追求,在爱情面前,智商和情商都不高。两人最后能在一起,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红娘。

    不是每一个丫鬟都能想主人所想的,也不是每一个死心塌地的丫鬟都能将这心思用对地方。红娘看两人相互折磨地难受也始终不敢迈出那一步,她比莺莺更着急。她让自己的双脚踩在那条贞节牌坊的门槛上,小姐不敢做的,她替她做;张生做不出的,她也替他做。

    莺莺约张生,终因过不了心中那道坎,屡屡告吹。是红娘苦口婆心地点化,才使她勇敢地投入他的怀抱。

    在后来西厢事发老夫人拷问时,红娘也能巧妙周旋过去。老夫人最终无奈,只得将莺莺许了张生,并要他赴京取功名,如此方不辱没家门。

    【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长亭外,已是秋日。落叶打着旋儿,霜林是一片如火的红。莺莺与红娘于此执淡酒,为张生送行。此去良宵苦短,却终有西厢一轮皓月,等候你于无尽的碧落。

    长亭送别,只留一襟斜风,一夕烟云,一竿晚照。

    没有了琴声,送别了张生,一切还是波澜不惊的最初。

    等待即是一桩圆满。秋风起,莺莺与红娘定格在画面最深处。

    修成正果,感谢那炷香、那琴声,和那个娇俏的小红娘。

    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一位红娘,那么恭喜你,你就要离渴望的爱情婚姻不远了。

    但要提防着,小心他爱上了她。

    难拾旧时**

    年年复年年,枕边风月无数,却都如白云浮生,瞬息万变。这善变的人情,是这样飘忽,让她抓不住。逢场作戏是家常便饭,甜言蜜语用来下酒,她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