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逃官与逃皇帝(2/2)

点权力都没有。封疆大吏的进退,还轮不到她来说话。她能说话时候,是袁世凯再次出山,把载沣给逼退之后的事了。这时候的瑞澂,见事不可为,早就乘船顺流而下,逃到了上海,在哈同花园做了隐士。退一万步说,就算当时的隆裕可以说话,也不会这样说。靠着西太后才做了皇后,一辈子都匍匐在西太后淫威之下的她,怎么会对当年西太后主持做的那点丑事说三道四?毕竟,当年的庚子西狩,人都记得是西太后,有谁记得还有她来?再说,就当时而言,朝廷也只能这样处理。因为瑞澂虽然摆了一个要跑的架势,但毕竟没离开武昌江面,严格来讲,还不好说他是逃走。起义事起仓促,朝廷调兵不及,让瑞澂戴罪立功,也不算过分。这样的事,在清朝一直都有先例。况且,在满员里,瑞澂一直有能吏之名,别人还不如他呢?后来陆军大臣荫昌率兵南下平叛,连湖北境内都不敢进,把个司令部设在河南的信阳。

    官员的弃城叫做逃,但皇帝弃城就不是逃,连这样的概念都不会有,至少,当年的隆裕不会有这样的概念。如果能有这样的自我批评,那就不叫太后了。君臣之间,远隔犹若天壤,天王圣明,臣罪当诛,岂可适用一种评判尺度?官员守土有责,是因为他们要对君主负责,丢了君主的城土,当然要杀头治罪。但君主对于自己的都城,却没人会追究他的守土之责,要追究,也是追究守城官员的。官员对君主负责,君主对谁负责呢?理论上要对自己的祖宗负责,但祖宗已经都成了牌位,成了影像,有哪个能跳出来打皇帝的**呢?皇帝自己想逃,逃就是了。虽然说清朝皇帝的第二次弃城,倒未必是皇帝的主意,还有消息说他倒是想留下来,但真正的当家人西太后不允许,他也还是得逃。逃走了的皇帝,其实连祖宗的影像以及牌位都给丢了。第一次北狩的咸丰皇帝,听说圆明园被焚抢,哭天抢地,让大臣偷偷回去,找一下留在园子里的先帝影像。大臣回去,找到是找到了几张,但已经被践踏得不成样子,怎敢这样拿回去复命,只好一把火给烧了,回去蒙皇帝,说是都烧光了。

    祖宗不显灵,皇帝无论做了什么,也就没有人来打板子了。所以,皇帝可以逃城,官员不能逃。到了官员逃城,皇帝无力进行惩治之时,皇家的天下,也就塌了。所以说,严格地讲,君主**体制,就是一个没人负责的制度。貌似大家都为皇帝一人负责,而皇帝自己要不想负责了,也就没人负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