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闲情偶寄 > 众卉第四(2)

众卉第四(2)(1/2)

    众卉第四(2)

    ○虞美人

    【原文】

    虞美人花叶并娇,且动而善舞,故又名“舞草”。《谱》云:“人或抵掌歌《虞美人》曲,即叶动如舞。”予曰:舞则有之,必歌《虞美人》曲,恐未必尽然。盖歌舞并行之事,一姬试舞,从姬必歌以助之,闻歌即舞,势使然也。若谓必歌《虞美人》曲,则此曲能歌者几?歌稀则和寡,此草亦得借口藏其拙矣。

    【译文】

    虞美人的花和叶都很柔嫩,而且灵活善舞,所以又叫“舞草”。《花谱》上说:“人如果拍着手唱《虞美人》的歌,虞美人的叶子就会动起来像跳舞一样。”我说:舞蹈是有,但一定要唱《虞美人》曲,就不一定了吧。因为歌舞都是一起进行的,一个舞者开始跳舞,其他人一定会唱歌应和的,听到唱歌就跳起舞来,那是自然的事。要是一定要唱《虞美人》的曲子,那会唱这首歌的有几个人?会唱的人少,能听到歌跳起舞的人就更少了,这草就可以拿这作借口来掩盖自身的笨拙了。

    ○书带草

    【原文】

    书带草其名极佳,苦不得见。《谱》载出淄川城北郑康成读书处,名“康成书带草”。噫,康成雅人,岂作王戎钻核故事,不使种传别地耶?康成婢子知书,使天下婢子皆不知书,则此草不可移,否则处处堪栽也。

    【译文】

    书带草,名字非常好听,苦于不能见到。《花谱》上说这种草出自淄川城北郑康成读书的地方,名字叫“康成书带草”。康成是高雅的人,怎么会做王戎卖李子先把核钻掉这样的事来使得这种草不能播种到别的地方?郑康成的丫鬟知书达理才会知道用书带草捆书,如果天下的丫鬟都不知书达理就不可能用这种草来捆书,那么这种草也就不会移栽到别处,不然的话,现在就可以到处都栽种了。

    ○老少年

    【原文】

    此草一名“雁来红”,一名“秋色”,一名“老少年”,皆欠妥切。雁来红者,尚有蓼花一种;经秋弄色者又不一而足,皆属泛称;惟“老少年”三字相宜,而又病其俗。予尝易其名曰“还童草”,似觉差胜。此草中仙品也,秋阶得此,群花可废。此草植之者繁,观之者众,然但知其一,未知其二,予尝细玩而得之。盖此草不特于一岁之中,经秋更媚,即一日之中,亦到晚更媚,总之后胜于前,是其性也。此意向矜独得,及阅傅竹隐①诗,有“叶从秋后变,色向晚来红”一联,不知确有所见如予,知其晚来更媚乎?抑下句仍同上句,其晚亦指秋乎?难起九原而问之,即谓先予一着可也。

    【注释】

    ①傅竹隐:傅伯成,字景初,号竹遥少从朱熹求学,隆兴进士,历任漳州知府、左谏议大臣、宝谟阁直学士。

    【译文】

    这种草名字叫做“雁来红”,也叫“秋色”或“老少年”,我觉得都不是很贴切。在大雁飞来时变红的还有一种蓼花;到秋天时就表现出特别颜色的,也有很多种花草,所以“雁来红”“秋色”都属于泛称。只有“老少年”三个字最合适,又嫌太庸俗。我曾给它改了名叫“还童草”,觉得似乎好些。这是草中的仙品,秋天的时候有了它,其他的花都可以不要了。这种草种的人多,看的人也多,但大部分人只知其一,不知其叮我曾经认真观察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