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闲情偶寄 > 却病第四(2)

却病第四(2)(2/2)

之。此合则彼离,彼顺则此逆,合者顺者即使相投,而离者逆者又复于中为祟矣。利害相攻,利卒不能胜害,况其多离少合,有逆无顺者哉?故延医服药,危道也。不自为政,而听命于人,又危道中之危道也。慎而又慎,其庶几乎!

    【译文】

    疾病已经发生了要除去它,用什么方法呢?只在一个“静”字。敌人已经到了,恐惧有什么用?将敌人消灭后再吃早饭,谁不想这样?只是不能立刻做到,放缓也许可以慢慢消除,一着急就可能病上加病。这时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名医高手,而是在病人自己。为什么呢?招来疾病的,是病人自己,不是医生。自己因为受寒生病,就应该全力把寒气去掉;自己因为纵欲得病,就应该一心控制**。最不能理解的是,病人请医生来,不肯自己讲生病的原因,只让医生把脉,药的性能容易识别,想要精通脉理就不容易。善于用药的医生常有,能精通脉理、一说就中的,当今世上能有几个人?只让医生靠把脉开药,是在用自己的性命检验医生,看他中不中用。所谓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名医而是病人自己,是因为病人用心专一;医生也会用心专一;病人含糊其辞,说不清楚,医生考虑的治疗方法就会很繁杂,开的药也会很杂,药越杂,病也就越重。

    过去许胤宗医生对人说:“古代高明的医生,可以从脉理看出病情,只用一种药物治疗。现在的人不精通脉理,是用自己的心思根据病患的表情来猜测病情,多用药物希望侥幸成功,就像猎人不知道兔子在哪里,在原野上到处搜寻,希望能够找到,这样的方法太笨拙了。”这只是说多用药物不一定有用,却没有讲出多用药的害处。依我来看,药的种类多,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对身体有害。比如一个药方有十种药,治风寒的也有,治积食的也有,治劳伤虚损的也有。这味药跟病症相符,那味药就跟病症不符了;这味药顺应了病症,那味的药就跟病症抵触,即使符合、顺应病症的药起了作用,可是跟病症不相合的药又在制造新的问题了。利害相冲突,而有利终究胜不过有弊,何况一副药中治疗疾病的药少,同疾病有冲突的药多的情况呢?所以请医服药,是件危险的事。有事不自己主持,听信他人,是危险中的危险。谨慎再加谨慎,也许才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