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一生要读的50本书 > 一生要读的50本书 第一章(4)

一生要读的50本书 第一章(4)(1/2)

    一生要读的50本书 第一章(4)

    “为德以政”是说用道德的准则作为处理政务的指导方针和主导,即德治。孔子用道德教化百姓,用礼来统一尊卑贵贱的名分等级,百姓不仅有了尊卑观念,而且行为也端正了。所以礼德之治比刑政之治更有效。

    为了实现“仁”的理想,孔子提出了以“中庸”为核心的方法论。所谓中庸,指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原则,包括执中与用中两个环节。孔子的“过犹不及”的思想,可以认为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两端与中的关系的。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问道,子张和子夏谁更贤。孔子答道,子张过了头,子夏还不及。子贡又问,是否子张要好些呢?孔子就回答说:“过犹不及。”(《先进》)二者都不能合于中,因此,过也像不及一样。这里,体现了孔子深刻的辩证意识。

    孔子对社会生活中一系列对立两端的辩证认识和处理,体现了“中庸”这一方法和原则的运用。“中庸”作为一种理论原则,强调在对问题的观察上,注意把据度量界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把握质量辩证关系的重要性。

    孔子把学习看作获得知识的源泉,提倡“学而知之”。他公开宣称自己的知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孜孜不倦地学来的。在知识的来源问题上,孔子的答案是明确的。孔子虽然有把人分为“生知”和“学知”两大类的错误看法,然而孔子的基点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

    在孔子的理论体系中,包含有许多对认识现象中各种矛盾对立面的观察,如学与思,学与用,博与约,温故与知新等等。《论语》这本凝聚着孔子几十年教育经验的书,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笔珍贵的遗产。

    作品影响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其语言简约、凝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