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马 鞍(1/2)

    马  鞍

    马鞍是人与马完全结合在一起的关键。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李白《军行》

    这是李白描写边疆战争的一首诗,从“鞍”写起,烘托了一种气氛,描写了骑兵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

    在中国的诗词中,“鞍”总是与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马鞍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还得从骑马历史说起。

    最初,古人骑马时直接骑在马背上,但是这样骑马,很难控制骑马的动作,也不舒服,于是人们就在马背上放置了坐垫之类的东西。最初的马鞍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的马鞍的形状像两片枕头,中间用填充物填充。这种马鞍的使用一直持续到秦朝。当时的马鞍确切的说只是坐垫,与马鞍的差别还很大。坐垫式马鞍虽然使人骑马时比较舒服,但是,一旦马匹快速奔跑,容易前后滑动,人在马上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平衡,骑手必须夹紧双腿才能够保持平衡,很容易感到疲劳。

    马鞍的一个重大革新是出现了高桥马鞍,就是把马鞍的前后都垫高,防止骑马过程中的前后滑动。汉代时候出现了木质马鞍,这种马鞍的特点就是前后都有鞍桥,使人在马上能够更稳固、更容易操纵马匹。汉朝时,由于马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