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弓 箭(2/2)

,翼末倒刺更为尖锐,射进人体后使人难以拔出,沿两翼侧刃还铸了血槽,使其减少穿入人体的阻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弓箭的杀伤威力。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弓箭的制作已经有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规范。制弓讲究“六材”:干、角、筋、胶、丝、漆。箭镞、箭杆、尾羽间以及箭杆的长与直径、杆的前后部重量等,都有一定的比例规定。尤其是箭镞,抛弃了从商代到西周传统的扁体型,改为三棱锥体形,两翼的侧刃前聚成峰,使箭镞的穿透力和杀伤力都大大提高了一步。

    受到人体力的限制,弓在拉开以后时间不能持久。于是在春秋时期,从弓箭衍生出了另一种武器——弩,它实际上是更大的弓。后来又出现了弩机,这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弓弩。到了汉代,人们在弩机上刻上了刻度,相当于现在步枪上的标尺,使射击的准确性大为提高。

    唐朝时,弓箭是士兵的制式装备,装备率达到了100%,每人一张弓,并随弓配备的有3条弓弦和30支箭。

    到了宋朝,弓箭制造和应用达到了顶峰。在北宋,有个叫李宏的人,制作了一种称为“神臂弓”的强弩,射程可以达到340步。后来,又有人制作了一种“神劲弓”,比神臂弓的射程更远。宋朝还建立弓箭手田的制度,其用意是在加强西北的防务,遏制夏兵的抢掠。这些都可以看出弓箭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

    元代以后,随着火器的应用,弓箭制造技术开始没落。从清朝开始,军队已经不再使用弩作战斗武器。

    除了我国的弓箭历史悠久以外,世界各国的弓箭发展也比较早。据现有考证资料,国外出现弓箭大约距今1万年—1.5万年间。西班牙旧石器晚期的壁画中,绘有原始人手持弓矢相互对射的场面。

    弓箭的发明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揭开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新篇章,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由中级蒙昧社会向高级蒙昧社会开始过渡的一个重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