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人间喜剧 > 穿大褂穿出点讲究来

穿大褂穿出点讲究来(2/2)

诉别人:我是不干活的,我一人伺候。要不为什么中国上层社会的衣服历来的都是宽袍大袖呢。好不容易满族人带来了一股马上民族的英武风气,衣服稍微变瘦了一点,但还是把袖子设计得那么长。老外的西服也是一样。谁要是穿着西装说是出来干活的,我绝对不信。就像我一个师姐去婆婆家,一进门就吵着帮老太太包饺子,一进厨房就先亮出了十个精雕细刻五色相间长约一寸的美甲,吓的婆婆赶紧送宝贝儿似的把她送回客厅,让她坐沙发上看电视。她还一个劲儿地说:“没事儿,妈,我能做饭,做这个美甲才花了不到一千块钱,没事儿。”

    但是袖子长又不许挽上到底是不方便,长时间用手(比如打麻将)的时候怎么办呢?也有办法,那就是挽个“马蹄袖”——只挽手背的部分袖口,从正面看,露出的白袖口的部分正是一个马蹄形。

    这应该是对满族传统服装中“箭袖”的模仿。

    箭袖一般也称为马蹄袖,满语称“哇贡。满族人身处寒地,又以狩猎为生,尤其在冬季骑射,马蹄袖放下来覆盖在手背上,无论是收放缰绳,还是拉弓射箭,都可以保护手背不致冻坏。 在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贡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一般人见面请安的时候,也要弹下袖口。

    在清中后期,箭袖已经成了只有在极正式的服装和极正式的场合才有的东西。生活中很难见到。所以一般人穿长衫挽袖口,一是模仿,二是行礼请安时可以真把袖口弹下去而不是一比划就完了。

    所以您看老电影里有打麻将的场景,挽马蹄袖的,肯定是那四个打牌的资本家;袖口全挽上的,准是旁边盯着伺候牌局的下人。

    因为大褂是正装,相声又是从满族的“全堂八角鼓”中化生出来的,换言之,是从有社会地位的人那里化生出来的,所以,相声艺人在比较讲究的表演时都穿大褂(不讲究的时候,比如撂地挣钱,两身老羊皮袄往那儿一站就可以说起来)。而且在挽袖口的时候,都是挽马蹄袖。

    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如果逗哏的不挽袖口,则一般来说捧哏的也不挽。我觉得这也是艺人们的潜意识中逗哏占重要地位,捧哏只是“随手”的表现——凭什么人家老动手的还没挽袖口,你这不动手的先挽啊?

    综上所述,穿大褂在袖口那儿挽个厚厚的白边是不对的,这怕是受电影电视剧的“坏”影响多一点。

    类似的影响还有:有些清装戏里,穿大褂的人坐下的时候,都是很玩帅地把大褂的后摆往后一甩,而且甩得很用力,好像要甩出点响儿来一样,然后坐下,让臀部的裤子挨着凳子面。也许演员们觉得这么坐大褂不会出褶吧。但是正装穿出来,都是为了庄重、示敬,从来都不是为了方便。而且大家自己想一想,这个动作雅观嘛?为什么连皇上上朝当着文武百官在山呼万岁之后落座,还要先“散散味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