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现代名家写景400篇 > 《依然虹影卧南炀》王文忠

《依然虹影卧南炀》王文忠(2/2)

在漫漫征途中,不乘车,不坐轿,绝少骑马,脚穿布鞋,肩背行装,但“遇有名胜之区,无不披奇扶奥,一山一水,亦必寻其源而探其脉”;在旅途中不求伴侣,不计征期,遇盗不惧,绝粮不悔,生病不悲伤,跌落深潭几乎丧命也不灰心;他以清泉解渴为快,野果充饥为乐,以露宿山野,寄身草莽,点起松枝写作,为别有风采。数十年风雨坎坷,使他“墨颧雪齿,身高六尺,形似估木”。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不能肃客,惟置怪石于榻前,摩挲相对”。他是拿着从野个带回的标本,离开人世的呵!

    他是“奇人”,他的著作也是“奇文”。

    《徐霞客游记》,本是部极富创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对当时的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名胜古迹的演变、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记载。同时用文艺的笔法,写得引人入胜,恰似优美的散文,宛如动人诗篇,使一些颇有名望的作家,也望尘莫及。他描桂林山色,“诸峰倒插于中”,“如青莲山水”;他绘阳朔晨景,“早起,晓月光流,奇峰合棹”,是“碧莲玉笋世界”;他画柳州群山,“石峰 数十,挺立成队”;他在瑰丽的黄山顶端,凌空高吟:“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人们读之,都誉为千古绝唱。这样广博深刻、生动优美的著作,不称为“奇文”又如何评价呢?可惜的是二百余万字的游记,大都散失,保存下来的仅数十万字而已。

    “奇人”所以写出了“奇文”,主要是他在地理地质研究上,创造了“奇迹”。

    在浙江,他考察雁宕湖,悬崖陡壁,前进无路,他挥动手中铁棍,凿石开道,寸寸开劈,直达湖滨;在湖南,他听说茶陵山里的麻叶洞,闹神闹鬼,于是在三九隆科,脱去棉衣,掌着火把,钻进很小的洞内,探清奥秘;在桂林七星崖,崖洞密布,他屡次深入洞内,逐穴踏勘,终于把巨大复杂的洞穴体系,考察得清清楚楚。由于他在西南地区,深入过一百多个洞穴,所以,研究岩溶地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在中国是首创,而且比欧洲学者爱士倍尔同类项目的研究,早一百余年。故中国地理学史,确认徐霞客是崇尚实学、探讨自然的新学派的开拓者;世界地理学史,也不得不给篇章写出他的贡献。

    绕过石刻堂,便是纪念堂的后院,院中安放着徐霞客的墓,墓前立着石碑,碑高八十厘米,宽仅一半,顶端横刻着“十七世”三字,是徐氏家族第十七代的意思,是间直书“高士霞客徐公之墓”,为清初刻制。

    纪念堂的隔壁,就是霞客小学。多少年业,老师们把徐霞客的故事,编成了乡土教材;孩子们学习徐霞客,常作模拟旅行。这难道不正说明徐霞客精神在人们心里扎了根。“依然虹影卧南炀”,这七彩光华,横在半空的虹影,不正是徐霞客的傲岸形象和献身科学精神的英灵么!

    摘自: 《光明日报》1980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