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徐志摩相关文摘 > 徐志摩与他爱过的三位女性

徐志摩与他爱过的三位女性(1/2)

    1931年11月19日,济南西南郊的党家庄一带突然响起一声巨响,一架飞机失事了。机师王贯一、梁璧堂,以及搭客的35岁的徐志摩,同时遇难。在上海万国殡仪馆里,无数徐志摩的崇拜者络绎而至。在徐志摩的灵柩旁,有两位女性哭得尤其悲恸,一位是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另一位是现任妻子陆小曼。此时在北京,还有位美貌的女建筑学家林徽音,因为事务缠身,不能前去送别。她请丈夫梁思成捡了一块飞机的残骸木板,带回北京,挂在家中。面对徐志摩的意外早殇,三位女性的心态各有不同。林徽音是“憾”、张幼仪是“怨”、陆小曼是“悔”。

    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名嘉玢,名门望族之女。张幼仪是一位非常贤淑的女子。熟识她的人回忆说:“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秀外慧中,亲故多乐于亲近之,然不呼其名,皆以二小姐称之。”徐志摩和张幼仪是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奉父母之命结成伉俪的。婚后第二年,徐志摩北上求学,小两口是离多聚少。张不愧为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孝敬公婆,掌财理家。徐家是江南有名的富商,家里开办有电灯厂、蚕丝厂、布厂、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等。开始张幼仪是帮助公公理财,后来公公干脆全权委派给儿媳全面经营管理。徐志摩和张幼仪生有两子,一子乳名阿欢,学名积锴,是由张幼仪抚养成人的。另子夭折于德国。

    徐志摩婚后从北上求学到去美、英留学,这段时间内,徐张二人是和谐的。后来徐志摩致父书信,恳盼其妻到英国陪读。

    1921年张幼仪到达英国,和徐志摩住在伦敦郊区的一个名叫沙士顿的山村里。徐志摩和张幼仪在这里度过一段温馨甜蜜的生活,直到另一个才艺双绝的少女林徽音出现在徐志摩的生活里。

    徐志摩是1922年3月在德国柏林和张幼仪协议离婚的。证人是后来成为中国文化界名流的吴经熊和金岳霖。胡适在《追悼志摩》一文中写道:“他正式向他的夫人提出离婚,他告诉她,他们不应该继续他们的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婚姻生活了。他提议‘自由之偿还自由’,他认为这是‘彼此重见生命之曙光,不世之荣业’。他说:‘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间事矣……’。”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张幼仪不愧为“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徐志摩语),看到徐志摩已移情别恋,便毅然答应了离婚。她在德国学业有成,回国又是在上海安寺路开办第一个新式时装公司——云裳公司,又是创办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委实走红了一阵。后来甚至从政,当过民社党的执行委员,兼财务部长。1949年后,张幼仪移居香港,和中医师苏季子缔结了一段良缘。据说徐张离婚以后书信通得更多了,“感情更好”。不知确否。

    徐志摩和林徽音是一段“无言结局”的未了情。徐志摩与林徽音的父亲林长民在北大读书时就相识。那时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林长民是教育总长,两人过从甚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入门弟子,常在梁府见到林长民。林长民很有个性,锐气逼人,能言善辩,谈锋极健。他和徐志摩一见如故,并成忘年之交,常以“小友”称志摩。1921年初春,林长民赴英,一是游学,二是送爱女林徽音到英国读书。林徽音正值芳年,徐志摩一见钟情,又是写诗,又是通信,又是约会,两人朦朦胧胧却又热热闹闹地恋爱起来。林徽音知道徐志摩是做了丈夫的人,她要求徐志摩先离了婚再来谈他们的情事。徐志摩果真离了婚,可林徽音不知为什么却悄悄地随父回国去了,落的徐志摩成了孤家寡人。

    林徽音回国不久便和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相爱,但并没有立刻举行订婚仪式。这又使徐志摩旧情复燃、紧追不舍。没有马上订婚是梁启超老先生的意思。一是检验一下林徽音的感情。梁启超是知道徐志摩还在热恋着林徽音的,林又深受西式教育的浸染,深怕两人重拾旧欢、驳了梁家的面子。基于此,他要儿子和林徽音双双赴美读书,学成之后再订婚、结婚。二是怕梁、林订婚给热恋中的徐志摩以重击,毁了他的这位心爱弟子。他要用时间冷却徐志摩的情焰。梁老的苦心徐志摩自然不晓,为了追求林徽音,他从英国回到中国,从家乡到北京。林徽音既然已经答应做梁家的媳妇,徐志摩的追求自然落空。

    1924年印度诗哲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音相伴于左右,还同台演出了泰戈尔的短剧《齐德拉》。日日相见却无言再通衷情,只能徒增烦恼了。1927年林徽音和梁思成订婚,第二年在加拿大结婚。林徽音对徐志摩的感情到底如何,为什么和志摩刚一中矢便折翼而返,绝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