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情系国徽(1/2)

    这是灵魂的白夜。

    银河的潮汐汹涌着,星光漫过堤岸,荡起一片灿烂水声。

    在这个春天里,有一种来自星外的音乐,它的手指正缓缓地抚摸着树木、花草、岩石、水和金属,所有醒着的心灵被浸润、被催生,到处是愿望拔节的声音。那琴弦正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拨动着,每一次颤动,都是一次热烈而又真挚的降落。

    这个房间里的灯光,已经几夜未熄了。这里是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小组的设计室。

    林徽因和她的助手:李宗津、莫宗江、汪国瑜、胡允敬、张昌龄、朱畅中、罗哲文等,围着一张桌子,热烈地讨论着。满桌子满墙壁都是他们画出来的草图。

    今天白天,梁思成从新政协筹委会国旗国徽评委会上,带回了国徽图案参考资料,那是从上千件应征作品中遴选出来的。

    1949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在《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刊登了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启示,征稿截止日期为8月15日。梁思成和林徽因领导了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的工作,同时,梁思成还担任了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顾问。

    国徽征稿结束时,已收到了全国各地、包括海外侨胞设计的900多件图案,但都未被选用,政协筹委会决定把设计国徽的任务交给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

    梁思成带回来的国徽参考资料,一张一张摊在桌子上,大家认真评论着。这些图案,有一部分明显地模仿外国的国徽,有的花花绿绿,很不庄严。有一张图案,上方画了一个鲜红的太阳,下面是蓝色的海洋,还有两只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飞翔。林徽因看了一眼说:“天哪!这简直是阴丹士林商标。”

    朱畅中说:“七折大拍卖。”

    大家都笑起来。

    再看这些应征的稿件,像商标的还真为数不少。林徽因又和大家讨论起国徽和商标的区别。林徽因说:“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它体现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国家的意志,一个政党的主张。中国的国徽要有中国的特征,政权的特征,形式也要庄严富丽,应该表现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商标只是商品的标志,它只具有商品注册的意义,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必须加以区别。”

    林徽因找出一些国家的国徽,指点给大家看:你们看这只国徽,是爱尔兰的,画面上的这只红色的右手,象征着这个国家的一个古老的传说。大约在3000年前,两个来自欧洲大陆的人,各自率领部下,分乘两艘大船,同时向爱尔兰进发,他们事先约定,谁的手先摸到爱尔兰的土地,谁就是国王,两艘船接近海岸时,落在后头的那一位,眼看王位就会被别人拿到了,急中生智,拔刀砍下自己的右手,把血淋淋的断手扔到岸上,因此他成了这个国家的国王。

    你们再看这只国徽,图案设计很奇特,上面还写着激励人意志的格言。

    比利时的写着“团结就是力量”。写着“团结和信心”的是尼日利亚的。尼泊尔的国徽上这行字是“祖国比天堂还宝贵”。

    下边的这几个图案,反映了本国的自然资源、独特物产。

    澳大利亚的国徽,左边是一只袋鼠,右边是一只鸸鹋。

    孟加拉的国徽,是数片黄麻叶子图案,这个国家盛产黄麻。罗马尼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所以它的国徽上,有顶天立地的钻塔。

    尼泊尔是高山之国,因此他们的国徽图案是一片崇山峻岭。

    林徽因还找了一些古代的铜镜、玉环、玉壁等工艺美术作品,作为参考资料,从中启发灵感。

    梁思成传达了国徽审查小组要求在国徽图案中有**图像的意见。林徽因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构想,立刻派朱畅中去画**的透视图。营造学社藏有测绘**建筑的图纸,有百分之一比例和二百分之一比例的**立面、平面、剖面图。当时在北京,其他单位要找这样的图纸是不可能的,幸亏营造学社保留了这么完整的资料。

    林徽因特别关照朱畅中说:“在国徽图案中采用**立面图,可以使比例尺寸严格正确,同时在视觉上可以让人感到**广场的广阔深远。”她还建议,把两个华表向左右方向拉开距离,这样有整体上的开阔感,构图也比较稳定。

    一张又一张图纸,一场又一场争论,大家的设计思想越来越明确了。林徽因始终主张,国徽应该放弃多色彩的图案结构,采用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传统喜爱的金红两色,这是中国自古以来象征吉庆的颜色,用之于国徽的基本色,不仅富丽堂皇,而且醒目大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宝宝从南方回来探家,一进门大吃一惊,往日整洁有序的家,现在像个大作坊,满地堆的都是资料和图纸,地毯遮住了,没有下脚的地方,更使她惊讶地感到,往日病得爬不起来的母亲,此时精神焕发,显得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清华小组先后做了二三十个正式完成的国徽图案,陆续送政协国徽审查小组和中央领导同志审阅。

    6月,经过3个多月的昼夜奋战,一枚定型的国徽图案诞生了。迎接终评的前一天,林徽因和大家都很兴奋,但也有隐隐不安。确定评选方案的那天,梁思成和林徽因都病倒了,便让兼任秘书工作的朱畅中去参加评选会议。林徽因一遍遍叮嘱着:“畅中,我等候你的消息,评选结束了,多晚也要赶回来。”

    评选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进行。会议厅的中间墙上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