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魂归何处 > 1.又见香港张爱玲

1.又见香港张爱玲(1/2)

    第二次又来到香港,但这一次和上次的心情却大不一样。

    香港照例是陌生的,但她不怕,已习惯这陌生的世界,陌生中又有自由,“楼下公鸡啼,我便睡”①,像《日出》中陈白露那样日晏高卧,更重要的是她可以卸掉一切的政治顾虑,尽情地写自己的东西,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即使她随心所欲地骂**的坏话,也没有别人来干涉她。她为自己获得的这种自由而庆幸,把在大陆上的见闻和牢骚不满通过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

    张爱玲到香港后,初期寄居于女青年会,设在香港的美国新闻处处长麦加锡知道张爱玲的文名,能写一手漂亮的中文,又具有英语功力,便邀请她为香港的美国新闻处翻译作品,稿酬很优厚。为了生计,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她也非常乐意干。美国新闻处请她把台湾作家陈纪滢的**小说《获村传》译为英文。她还替美新处用中文译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玛乔丽。劳林斯的《小鹿》(后改名为《鹿苑长春》),根据马克。范。道伦编辑的《爱默森文集》编译的《爱默森文选》,华盛顿。欧文的《无头骑士》等。张爱玲对这些翻译的兴趣并不高,她说:“我逼着自己译爱默森,实在没办法。

    即使是关于牙医的书,我也照样会硬着头皮去做。“又说:”译华盛顿。欧文的小说,好像同自己不喜欢的人说话,无可奈何地,逃又逃不掉。“只是迫于生计而已。但是她庆幸的是,在这里认识了一位也是做翻译工作的女同事——邝文美。邝文美是学者宋淇的夫人,宋淇(笔名林以亮)与夫人四十年代在上海时就是张爱玲的忠实读者,那时和上海的许多知识界人士一样,迷上了张爱玲的《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等,很想见见张爱玲,但听说张爱玲脾气很怪,不喜欢与人往来,也就无缘相识。

    他听夫人说现在张爱玲就与他的夫人在一个机构工作,志趣相投,关系还不错,大喜过望,便由夫人作介,认识了张爱玲。这样的萍水相逢,张爱玲与宋淇夫妇从此成为最好的朋友,终生的知音,这恐怕也是缘份。②张爱玲所供职的美国新闻处是美国新闻署设在香港的窗口。五十年代初,由于美国出兵朝鲜,中国开始了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美两国在朝鲜问题上针锋相对,关系恶化。美国新闻舆论**气势甚嚣尘上,张爱玲在这里工作,不可能不受这种政治舆论的影响。更何况她逃离大陆时本来就对**的统治心怀不满,她的思想与感情在她所写的作品流露出来,带上了一定的政治色彩。

    张爱玲在翻译之外,开始了用英语写小说,她首次用英文写了长篇小说《秧歌》。

    这部小说描写的是大陆土地改革之后的农村生活。土改之后,月香由在上海做帮佣而回乡生产、她本来是满怀着希望回去的。但是回家后发现,尽管分到了土地,她的丈夫金根还是村里的劳动模范,但家里却非常贫穷,全村都受穷受苦吃不饱。她在上海积攒的一点钱,亲戚邻舍还要来借。金根的妹妹金花出嫁了,丈夫家里更穷,他们兄妹两人从小是孤儿,相依为命,感情一直很好,金花来借钱,金根想借给妹妹点钱,但月香不肯,甚至也不给金花做一顿干饭。夫妻两人为此事生气。

    但是他们的一点钱还是留不下来。快过年了,村里干部要求每家拿出四十斤年糕、半只猪去慰问军属,没养猪的要出钱。村干部王同志来做工作,说因为金根是劳模积极分子,动员他带头出钱,但金根说家里没有钱,两人吵闹起来,月香怕闹大了,赶忙拿出钱来,息事宁人。

    然而金根还是很积极地做年糕交上去了。金根交去的年糕过秤时,王同志刁难他,说不够斤两,他与王同志又大闹一场。在旁边观看的人为交年糕的事不平,群情激愤,借机起哄,吵着要政府借钱过年。一群人拥到民兵镇守的仓库要抢粮,眼看乱得不可收拾,民兵们开枪威胁,向人群中扫射,枪声一响人群向四处奔散,在混乱中,金根受了重伤,女儿阿招被人群踏死。

    当月香拉着丈夫到金花家去躲避时,金花对嫂嫂心怀不满,又怕连累到自己家,不肯收留他们,甚至不去看她哥哥。月香只好拉金根到别处藏身。

    金根因为自己闯了大祸,难以逃脱,又怕连累了月香,就投水自杀了。月香万念俱灰,死去了女儿,又死了丈夫。她失去了理智,纵火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