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乡村牧师的儿子(2/2)

,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又在情在理。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纷纷支持老牧师。税吏一看不对劲,扬起拳头要动手。林至诚也知道,跟这些败类讲基督教的平等和谐没有用,于是态度强硬起来,说要告到县里去。传教士在当时还挺有社会影响力,税吏慌了,忙说看在德高望重的老牧师的面子上,就少收点税银。

    事后,每当有人提起这件事,林至诚总是忿忿不平,认为轻饶了那狠毒的税吏。

    据说,和乐出生的时候可并不和乐。

    林至诚外出布道,感染了重感冒,没有及时医治,转成了严重肺炎。父亲病倒了,家里连个请接生婆的人都没有,母亲急得团团转,和乐却偏偏挑在这个时候来到人世,母亲只得自己为自己接生。好在母亲已生过多个子女,有经验,痛了一会,这个来得不是时候的五儿子就呱呱落地了。而他病重的父亲还得到屋后那条小溪中为母亲清洗生产时的“那些脏东西”。

    虽说出生的时候有些小麻烦,林至诚却格外的疼惜这个孩子。他给他取名“和乐”,希望他能和和乐乐地生活。也许是父亲和儿子之间特有的心灵感应,林语堂一生追求快乐,正是按林至诚的希望而行,我们不能不赞叹这位乡村牧师的先见之明。

    和乐很崇拜父亲。他常常跟在父亲的后面,听他布道。林至诚用闽南语传播基督教,亲切生动,幽默诙谐,连不识字的农人也听得津津有味。所以,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集会的中心,笑声也就跟到哪里。和乐一直记得,父亲最喜欢讲的一个笑话是关于塔拉玛博士的:

    当年的教堂里是男女分坐,各占一边。在一个又潮又热的下午,他(指塔拉玛博士)讲道时,看见男人打盹,女人信口聊天儿,没有人听讲。他在讲坛上向前弯着身子说:“诸位姐妹如果说话的声音不这么大,这边的弟兄们可以睡得安稳一点儿了。”

    林至诚是一家之长,但从来不拿中国传统父父子子的那一套来压迫孩子,而是把自己当成家里普通的一员,平等地与自己的子女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有时他还当着孩子的面给牧师太太布菜。他是和乐及其兄弟姐妹的启蒙老师、朋友和引路人。

    林至诚爱笑,他也教他的孩子们要多笑,兄弟姐妹之间不能吵架。林至诚笑的教育很成功,笑成了是林家人的标志,笑使得这个多子女的大家庭一团和气。当然,也有后遗症。林语堂回忆说,上大学后,他要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不要随便地以笑示人,那样显得太傻气。

    林至诚最疼爱的就是调皮捣蛋的小儿子。每次布道回来,牧师太太专门给他准备了一碗猪肝面补身子,可吃不上几口,就全数留给了和乐。和乐也心疼父亲,吃几口,又让给父亲。就这样,一碗面都凉了,父子俩还在让来让去,自有一番乐趣在。在林语堂的记忆里,那猪肝面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从不发脾气的林至诚也有生气的时候。和乐太调皮了,他拿起棍子,作势要打,可看见平时无法无天的和乐吓得面无血色,做出怪样子,就忍不住一笑了之。

    林至诚把身上最真最纯最美好的一面交给了和乐。和乐也成了林至诚式的林语堂。他以一个中国乡村牧师的睿智、父亲的慈爱成就了一个享誉东西半球的世界级作家。在林语堂最著名的著作之一《生活的艺术》中,我们还时时可以看见这位乡村牧师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