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眼神 > 公众共享的红学—马凯《孔方中观〈红楼梦〉》序

公众共享的红学—马凯《孔方中观〈红楼梦〉》序(2/2)

其中有些内容,其实是反传统、超传统,而与我们今天的新意识接轨的。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但红学的公众共享,则是近年来才逐渐彰显的。

    公众共享的红学,近年来推出了不少妙论佳构。有的权威专家或嗤之以鼻,或竟恼羞成怒,大有“红学属我不得染指”的架势。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必须遵循的文化政策,而且蔡先贤元培那“多歧为贵,不取苟同”的学术箴言越来越深入人心,又正如清代诗人袁枚所吟;“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就算权威专家是“牡丹”吧,其他的花蕾,包括如米粒般小的苔花,也有将自己绽放的研究权、表达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读到了马凯先生的书稿《孔方中观〈红楼梦〉》,这恐怕是一朵比苔花大得多也艳得多的红学新花了。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研究《红楼梦》,早已有人开风气之先,但一直没有很深入、很细致。马凯先生的这部论著,有的内容是别人也表述过的,有的,则至少我是头一回看到,很有新鲜感。比如他通过文本细读,发现《红楼梦》中屡屡以“二十两银子”为论财的“口头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给予了相当有见地的解释。他那“职场小红”的分析角度也是富于新意的。当然这部书稿也还有再加打磨的必要,比如他把贾府里老太太、太太、小姐、丫头等从“官中”领取的“月例银”一律称为“员工的工资”,就比喻不当。再比如他对柳五儿母亲柳家的判断,认为并非贾家世奴的后代,属于“自由民”,这是不对的。书里明明写出柳家的哥哥是荣国府门房当值的,这是家奴才会有的现象。而且之所以要谋求柳五儿到怡红院当差,也恰是因为柳五儿属于世代家奴的后代,到了年龄就必须“分房”(分到某主子居所当差),只是由于柳五儿素昔有弱症,才没及时“分房”。这些“毛刺”都不难打磨,相信经过打磨的书稿一定会更加精彩。

    愿马凯先生的这部论著,能推动一般民众阅读《红楼梦》原著的兴趣,更能使红学进一步成为公众共享的一个学术领域。

    2009年8月13日 绿叶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