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事不避难(2/2)

法律为准绳,他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勇气令人钦佩。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这样的忠良才会逐渐强盛,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信念将会推动国家一直进步。

    《后汉书?虞诩传》中记载:“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这是虞诩自表心志的一句话,他说,“订立自己的志向不会选择简单的而逃避难以达到的,做事情也一样不会因为它的繁杂和困难而置之不顾,这两项是我的职责所在;如果一切都一帆风顺、毫无波折,那又怎么考验我呢?就像如果不遇到盘根错节的树木,怎么知道所用的砍伐工具是否锋利呢?”这是虞诩在任职朝歌长时对他的朋友说的话。因为朝歌临近韩、魏故地,背靠太行山,前临黄河,距离敖仓一百多里,又有一万多流民,因此十分不易管理。但是虞诩一上任就去拜访河内太守马棱,深入地分析当下的局势,采取宽松的政策,并召集有志之士,赦免有罪之人,以为自己所用。后来他打破贼兵,被任为武都太守。

    李冰作为战国时期的水利专家,他修建的都江堰造福后世,并使他流芳千古。建造过程中的诸多技术手段对现在的水利工程修筑依然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华阳国志?蜀志》中明确记载了当时修筑的艰难过程。李冰因为心系百姓,以民为本,因此在看到人们因为洪水和旱涝灾害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惨状后,决定造福百姓。由于地势的险峻,这一工程修建起来十分艰难。但是李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建成了一座能分洪减灾、灌溉农田的大堰。李冰跋山涉水,仔细地查看岷江两岸的地形和水情,制订有效的施工方案,解决技术难题。在开凿玉垒山时,由于岩石坚硬,许多工具都坏了,百姓也渐渐丧失了信心。但是他始终不放弃,最后在一位老者的指导下完成了工作。李冰的这种勇于担当的勇气鼓舞了当地百姓的士气,使他们团结一心地进行建设。都江堰的修建保障了蜀地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足,李冰的功绩使他永远被后世敬仰。

    温总理所说的“事不避难”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2008年我国不仅在经济上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国内也出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南方的冻雨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前所未有的灾难,我国政府不畏艰难,积极应对,及时开展救援工作。由于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的制约,救援工作十分艰难。但是我们的政府临危不惧,越挫越勇,积极地采取措施救助当地群众,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党和政府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政府面对困难的态度和应对困难的勇气,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任何问题最终都会得到解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年3月19日 04版 《**总理答中外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