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起死回生(2/2)

救活了。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很认真的历史家。他记载的史实,一般说来,都经过调查和考核。那末,这个故事恐怕也不是全无根据的。扁鹊进行针砭的部位是三阳、五会,他用的汤药是八减之剂,灸熨则在两胁的下面。如果有医学家细心加以研究,我想一定可以找到其中的奥妙,探索出一些道理来。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一书中,又说扁鹊到赵国的时候,刚巧赵太子“暴疾而死”,扁鹊“先造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醻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抹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生”。这一段记载同《史记》所载的基本相同,也许是一件事的两种传说。但是,刘向所记的材料更多一些,除了针灸、药物之外,还有扁鹊的五个徒弟分别进行吹气、按摩等等动作,这些对于研究者无疑地将更有用处。

    在扁鹊以后不很久,三国时代的东吴有一个神医,名叫董奉,也有起死回生之术。据《三国志》《吴志》卷四《士燮传》注:“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颐,摇消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晋代葛洪在《神仙传》中也记述了这个故事,它更具体地说,士燮是做交州刺史,得毒病死的;董奉给他吃的有三颗丸药。对于这类记载,我们过去根本不愿意去睬它,可是现在再看一下似乎还有一点道理。特别是这些故事中的死者,都属于暴疾、毒病而致死的,不同于自然衰老无可挽救的死亡现象,好象比较有可能复活似的,因此我在这里要大略加以介绍。

    其他的故事我就不再列举了。希望对这些材料有研究兴趣的朋友们,专门进行研究,最好有中西医共同合作,把同类的资料收集在一起,加以甄别、批判和取舍,仔细分析和论证,把其中比较有用的资料做一番整理,以便对起死回生这个古代流传下来的老题目,能够进一步做出科学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