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茅盾散文集 > 研究和学习鲁迅

研究和学习鲁迅(2/2)

他不轻于一击。他写一条千把字的杂感所用的力气并不少于几千字的长文,他的一条短短的杂感里闪耀着他的丰富的学识,深湛的修养,和缜密的观察。如果我们平时对学术对问题没有这种”一口咬住了就不放”的下苦功的精神,而只知在斗争时学他的“一口咬住了就不放”,还是没有用的;也许我们所咬住的不是敌人的要害,也许我们咬住了在韧战的时候敌人的一个回手竟不是我们预先料到的,因而仓皇失措了。

    二是他的战斗的技术。大家都知道鲁迅的战斗技术的特点是讽刺和幽默。他的杂感往往使被攻刺的对象弄得啼笑皆非,而这巧妙的泼剌的使”人”啼笑皆非,就给与了读者大家以愈读愈隽永的回味,愈想愈明白的认识。有些讽刺和幽默的文章能够刺激读者,然而不耐咀嚼。有些是虽耐咀嚼,然而咀喻出来的东西所起的作用只是消极的。鲁迅的讽刺和幽默却是使人不得不然要一遍一遍地咀嚼,而且愈咀嚼他的积极的作用也愈强烈。他的小说固然如此,他的杂感尤启发挥了这特点。这一新的形式(杂感),是他所发明,所创造,而且由他发展到最高阶段。

    然而我不主张勉强学他的讽刺和幽默。没有他那样的天才,没有他那样深厚的学养,勉强学他的独特的讽刺和幽默的作风,难免要”画虎不成”罢。我们可以学,而且应该学的,是他的战斗技术的又一方面。

    例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讨论到一个极重要的革命行动的问题,而且是篇长的论文,但是通偏没有一句枯燥的空洞的说教,通篇是那么踏实,那么隽永而且透彻,引诱着任何人(即使是本想读读消遣的人们)不得不读下去,而且刺激起任何读者的读第二遍,第三遍,终至于心神感悟,明白认识了”对敌人宽纵就是对同志残忍”的真理。

    又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也是引诱着任何人不得不读下去,而且刺激着任何读者深深思索一番的。在这短文里,鲁迅运用了白娘娘和法海和尚的传说,(想想这传说是多么普通!)来指出压迫制度之不会天长地久,而压迫者(法海和尚)的”躲到蟹壳”里不能出头,倒是永远的。鲁迅的巧妙的艺术几乎是”催眠”了读者似的,使他们不能不俯首于这真理之前。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对于我们中国人的笼统主义,十全主义,形式主义,痛下了针砭。然而这样讨论到思想问题的文章也是引诱着人们不得不读下去而且要再三读的。

    可是,说明了某些问题的真实,揭示了旧社会的某些“毒疮”,仅不过是鲁迅的杂感的价值的一面。另一面,而且尤其重要的,是他的杂感不但使我们认识现实,而且使我们知道怎样去分析现实。他的杂感是一面”镜子”,同时又是一把”钥匙”;它帮助我们养成了自己去开启现实的门户的能力。

    不摆出说教的面孔,不作空洞的理论,而是从具体的能够引起普遍注意与兴味的社会现象出发:这是鲁迅的杂感所以有绝大”魔力”的原因,这是它们所以能和他的小说有同样高的艺术价值的原因!

    他的杂感教导我们一件最重要的事:反公式主义!他的杂感是医治公式主义的良药!

    而这一面,正是我们不得不赶快学习的。公式主义的病菌现在已经弥漫于我们的文艺界,使得我们的作品变成枯燥,无力;前进的青年因为要”前进”,还能耐心读着,然而既是公式的地接受了,也只能公式的地运用,独立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就无从养成。至于”前进”以外的广大读者群众呢,自然也有能耐心读的,可是**的公式反而叫他们害了思想上的消化不良症,结果恐怕非弄到他们不敢来领教为止。

    在”研究鲁迅”,”学习鲁迅”的呼声中,我们来一个彻底的肃清公式主义的运动罢!

    十一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