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守战(1/2)

    【提示】

    本篇以《守战》为题,旨在阐述采用防御方式作战所应掌握的原则。它认为,防御作战 是以“知己”为前提条件的。就是说,当在知道自己力量尚未达到足以马上战胜敌人的时 候,要取防御作战方式以消耗和疲惫敌人,待敌出现有被我打败的条件时,再转入进攻,便 没有不胜利的。联系前篇《攻战》所阐述的观点,不难看出,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实际出 发,能攻则攻,不能攻则守,此种依据不同态势采取不同作战方式,以及根据事态的发展变 化而适时转换攻守作战方式的思想,这正是《百战奇略》作战谋略的鲜明特点之一。毫无疑 义,这是完全符合战争实际和作战需要的正确指导。更难能可贵的是,本篇《守战》所论内 容,已经明显包含有先守后攻、攻守结合的积极防御的重要思想。  西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大将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叛乱的战争,便是 运用先守后攻、攻守结合的积极防御战略的成功战例。当时,吴、楚联军是七诸侯王所属部 队中力量最为强大的军队。因此,战胜吴、楚联军,是平定七国叛军的关键。大将周亚夫受 命后,他基于对楚军剽轻、吴军精锐的实际情况的正确分析,采取了“以梁委之”、坚守昌 邑不战,伺敌疲弊而后击的先守后攻的作战指导方针。梁国地处吴、楚联军西进而夺取关中 的必经之路,亚夫以梁为饵,实施坚守,这既可以吸引、迟滞和消耗吴、楚联军,又为汉军 主力据守昌邑要地、进行决战的充分准备,提供了可靠保障。故周亚夫率军进据昌邑以后, 不为吴、楚军的多次挑战所动,他一方面凭据深沟高垒,坚壁不出,以保存决战的足够兵 力,一方面及时派兵截断了吴、楚军的运粮道路,从而使敌人立即陷入粮绝力疲的困境,最 后不得不引兵后撤。在此决战时机已经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周亚夫不失时机地率军猛烈追 击,终于大败吴、楚联军,取得了平定七国叛乱战争的决定性胜利。【译文】

    大凡战争中所说的防守,是指在了解了己方情况后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就是说,当了解 到自己没有立即战胜敌人的条件时,我就坚守不与敌人交战,等到敌人出现可以被我战胜的 条件时,就不失时机地出兵进攻它,这样作战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了解到自 己不能立即战胜敌人时,就要采取防守作战。”  西汉景帝时期,吴、楚等七诸侯国发动武装叛乱,景帝命以周亚夫为太尉,率军东向进 击吴、楚等七国叛军。周亚夫因此而亲自请示景帝说:“楚国等军队凶悍轻捷,一时难以与 它正面交锋。我打算暂时把梁国舍弃给他们,但要派兵断绝他们的运粮道路,这样才可以制 服它。”景帝同意了这个意见。周亚夫受任后调集部队至荥阳时,吴**队正在进攻梁国, 梁国危急乃向周亚夫请求援救。周亚夫却率军进至东北方向的昌邑,高筑壁垒而坚守不出 战。梁王派遣使者前往请求亚夫出援,亚夫以采取坚守不出的战略为有利,而不肯前往救援 梁国。梁王无奈,又上书于景帝,景帝诏令周亚夫救援梁国,亚夫拒不奉命,仍然坚守壁垒 而不出兵救梁,同时却派遣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轻骑切断了吴、楚军后方的运粮道路。 吴、楚军由于缺粮饥饿,想要退兵,并多次向亚夫部队挑战,但亚夫始终坚守壁垒而不出兵 应战。一天夜里,亚夫军营突然惊乱,互相攻扰,竟至闹到亚夫帐前,但他却不动声色地静 卧不起。不一会,惊乱自息,部队重新稳定下来。其后,吴军奔袭亚夫军营的东南角,周亚 夫却令部队防备西北角以调动敌人就范。不久,吴军精锐主力果然奔向西北角,但却无法攻 入。吴、楚军实在饥饿难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