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弱战(2/2)

帝请求援兵,只等援兵一到就进发。羌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分兵到附近各县进行抢掠。虞诩乘其兵力分散的有利时机,率兵疾速西进,日夜兼程赶路,一昼夜行进二百里,并命令部队官兵每人各造两个锅灶,每天增灶一倍;羌兵见此情形而不敢逼近虞诩部队。有人问道:“孙膑围魏救赵时是采用逐日减灶之法欺骗魏军的,而您却是用的逐日增灶之法;兵法上讲一日行军不得超过三十里,以防不测,而今我们却走了二百多里。这是为什么?”虞诩回答说:“敌人兵多,我军人少;敌人见我军锅灶逐日增多,必定认为诸郡救兵来参战了,兵力增多而行军速度又快,敌人必然不敢追赶我们。孙膑是故意向敌人显现自己力量弱小,而我现在是向敌人伪示自己力量强大。(两者所用战法之不同),这是各自所处的态势不同的缘故。”

    【原文】

    凡战①,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法曰:“强弱,形也。”②

    后汉③,羌胡反,寇武都④,邓太后⑤以虞诩⑥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⑦、崤谷⑧,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⑨。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行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⑩

    【注释】

    ①凡战:王本和汪本皆作“凡与敌战”。

    ②强弱,形也:语出《孙子兵法·势篇》。

    ③后汉:指东汉。

    ④武都:郡名。汉武帝时置。东汉时郡治在下辨(今甘肃徽县西)。

    ⑤邓太后:即东汉和帝刘肇之皇后,名绥。和帝死后,她先后立殇帝刘隆(和帝少子)、安帝刘祜(章帝孙),临朝执政十余年。

    ⑥虞诩:东汉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字升卿。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

    ⑦陈仓:古县名,秦置。因山而得名,治所在今陕西宝鸡东。

    ⑧崤谷:即散关,亦称大散关。位于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是自陈仓出陕入川的交通要道,向为兵争要地。

    ⑨兼行百余里:马本及唐本“兼行”后有“日行”,显系衍文,今据史载删除。兼行,谓两倍行程,故“兼行百余里”,实际行程当为二百余里。

    ⑩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