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的逻辑 > 礼让的逻辑(2)

礼让的逻辑(2)(2/2)

京首都机场,先坐机场快线,到了三元桥站,换乘十号线,大概6点多,相当拥挤。不像东京乘客们那般默契,北京乘客的素质和意识五花八门,没有一条有规矩的。要上车的人在车门的中间站着,阻挡着要下车的乘客,造成摩擦。原来靠近车门附近并不下车的乘客也不下去,坚决在那里忍着,结果里面要下车的人无法下来。该下车的人还没下车时,已经有大量新乘客上来了,造成至少几个人下不去车。

    听日本长辈说,上世纪60年代,东京和大阪的地铁也没有今天那么顺畅,经常发生摩擦。今天北京糟糕的地铁秩序也不要紧,要慢慢来。从地铁文化的过渡阶段看,指望乘客们像东京那样形成默契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政府花了一笔钱派遣了大量的指挥人员。问题是,这帮人没起到预想中的作用。明显是高峰时间,同事之间却在聊天,认真一点的也被那些大喊着“**的!”“你别推我!”的情绪化了的乘客卷进去,不仅没化解矛盾,还参加了吵架。

    我建议,政府应该把素质高一点,有沟通和协调能力的人派到地铁里去。最好的是大学生,给他们实习的机会,当然要给工资的,不用太高,这也是给不懂社会规则的90后们提供了绝佳的锻炼机会。

    地铁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成熟度和现代化,因此,北京需要尽快迎来高水平的地铁文化。快速、大量建设好地铁线是硬件措施,软件措施更重要,如何创造条件让那些趋于急躁和不安的乘客们之间形成默契:先下车,后上车。我想,北京市政府为改善软环境投入1个亿都不过分,这可以降低大量的行走成本,也能降低居民在大城市过日子的压力。

    晚上跟曾去过日本的新华社干部喝酒,我谈到上述想法。他总结说:“我去日本后深有体会,礼让原来是把内耗降低到底的有效工具。”这位领导把日本人的国民性看得相当透。我回应说:“您说得很有道理,对我们来说,礼让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利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