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三章 “文化寻根”电影思潮(11)

第三章 “文化寻根”电影思潮(11)(1/2)

    第三章 “文化寻根”电影思潮(11)

    黄土高原地域特色在〈〈黄土地〉〉后,表现西北的电影电视都非常注重这种“原生态”文化景色的捕捉与运用。这样的电影还有、〈〈红高粱〉〉、〈〈人生〉〉、〈〈老井〉〉、〈〈二嫫〉〉甚至第六代导演贾章柯与王全安的作品。

    (二)挖掘民族文化个性与生命意识

    第五代导演的每一个镜头可以作许多寓言性的解读:古老的民族生存,盲目的历史洪流,贫瘠却充满原始野性的生命力……影片引领观众走进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处,民族生存被呈现为一片干涸贫瘠、似乎凝滞在“前文明”时代的西部空间,而不是多样的生存形态,更不是已在现代文明进程中行进了上百年之久的东部沿海。这种聚焦与选择,与当时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社会主流意识看似相悖。第五代导演选择一个缺乏生命之水但却广袤深沉、贫瘠但却雄浑凝重的西部空间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激发起民族的自省,激发起关于富强、文明的强烈愿望,隐含着冲出重围、冲出历史、走向世界,将中国组织到一个“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去的诉求。在浓郁的地方色彩,民族风情与生活习俗中,展现底层人民的个性,歌颂他们顽强的生命意志,赞美生命的壮丽与自由,也感叹因为地域的偏僻,文化的守旧与保守,习俗的顽固给普通人带来的精神与道德的桎梏。通过镜头,显现一幕幕惊人的贫穷起、落后、精神麻木、文明步伐沉重缓慢,让我们在压抑的叹息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发展与现代化文明进程的重要。第五代导演选择中国的西北高原作为中国的象征,就蕴含了极为复杂的“集体无意识”。影片中的西部,贫困却广博、深沉,干旱却温暖、凝重。它一方面呈现了令人震撼的贫穷与粗粝,另一方面又象征着不屈的民族精神,顽强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水就是生命。

    在第五代导演中,导演的风格和个性不同,其寻根文化电影选择的题材与表现的艺术文化张力也不完全一致。最有代表性的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