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二章 现实主义电影道路的迷失(4)

第二章 现实主义电影道路的迷失(4)(1/2)

    第二章 现实主义电影道路的迷失(4)

    抗战及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第三代导演开始涌现,他们是新中国最优秀的导演,将现实主义不断深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现实主义的道路 。“第三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前十七年”电影创作中,是他们创作的一个巅峰时期,优秀作品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第三代导演作为一个创作群体,在他们的创作生涯中,有几个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他们大部分是战争年代过来的革命文艺战士,在**燃烧的岁月里,清一色怀着崇高的社会理想投身到革命中,自觉地运用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核心,心甘情愿地接受思想改造,经过长期的战争生活和组织生活的考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早早成型,他们的专业知识,有一部分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论为主的话剧理论,另一部分就完全靠自己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提高。第三代导演的创作明显受苏联电影的英雄,建国后大批前苏联影片的引进,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乡村女教师》、《马克辛三部曲》,《列宁在1918》等,同时在电影的生产、发行、教育所建构的整体模式中全部引进前苏联模式,像成荫导演就在莫斯科电影学院学习,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前苏联电影并没有在中国银幕上消失,只是《伊万的童年》、《雁南飞》、《第四十一个》等影片是以宣传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