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心曲没有终止符 > 第二章 李贽(2)

第二章 李贽(2)(1/2)

    第二章 李贽(2)

    万历二十五年(1597),李贽应巡抚梅国桢之请往山西大同,著《孙子参同》,修订《藏书》。梅国桢是麻城人,也是与李贽甚相契合的友人之一。

    万历二十六年(1598)李贽七十二岁,春天仍在北京,次年春天与同在北京的焦竑共往南京,并将自己的零星著作汇成《老人行》,并再度研究《易》,撰写《易因》,最后编订其巨著《藏书》。《藏书》共68卷,系纪传体史论,论述战国至元亡时历史人物约800人,对历史人物作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旨在反对儒学。如他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

    万历二十八年(1600),在山东济宁编成《阳明先生道学抄》、《阳明先生年谱》。万历二十五年(1597)至二十八年(1600),到山西、通州、济宁、南京游历。在济宁、南京曾两次与利玛窦见面,讨论教义。二十八年回到麻城。同年冬天,湖广佥事冯应京以“维护风化”为名,指使歹徒烧毁龙湖芝佛院,又毁坏他预为藏骨的墓塔。李贽被迫避寓麻城东北商城县黄檗山中。二十九年,罢官御史马经纶闻讯将李贽接到通州,住莲花寺。

    万历三十年(1602)二月,遗言身后白布盖尸,土坑埋葬,似从回教葬仪。同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李贽入狱后,“明日,大金吾置讯。侍者掖而入,卧于阶上。金吾曰:‘若何以妄著书’公曰:‘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大金吾笑其倔强,狱意无所置词,大略止回籍耳。”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又说:“衰病老朽,死得甚奇,真得死所矣。如何不死”三月十五日,呼侍者剃发,夺其剃刀割喉,气不绝者两日,三月十六日(公历5月7日)子时气绝,享年76岁。东厂锦衣卫写给皇帝的报告,称李贽“不食而死”。死后,由马经纶收葬于北京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

    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李氏藏书》《藏书》六十八卷。《李氏续藏书》《续藏书》二十七卷。《史纲评要》三十六卷。《李氏焚书》《焚书》六卷。《李氏续焚书》《续焚书》五卷。《初谭集》《初潭集》十二卷、三十卷。《卓吾老子三教妙述》(又称《言善篇》)四集。《李卓吾遗书》十二种二十三卷(包括《道古录》二卷、《心经提纲》一卷、《观音问》一卷、《老子解》一卷、《庄子解》二卷、《孔子参同》三卷、《墨子批选》二卷、《因果录》三卷、《净土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