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心曲没有终止符 > 第一章 高启(1)

第一章 高启(1)(2/2)

子上大梁时,都要摆上猪头祭神,点上爆竹驱鬼,大户人家的建筑,则要请当地名士作一篇上梁文。时任苏州知府的魏观,便请当时隐居在此地的高启来为他新建的府宅作上梁文。这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却犯了朱元璋的忌讳。其一,魏观修建的知府治所恰好在张士诚宫殿遗址,而张士诚正是朱元璋当年的死对头;其二,高启写得那篇《上梁文》上,有“龙蟠虎踞”的字眼,犯了朱元璋大忌。按照朱元璋的逻辑,“龙蟠虎踞”之地当为帝王所居,而高启把知府宅所并且是旧敌张士诚住过的地方也称“龙蟠虎踞”,岂非大逆不道,“有异图”真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抓住高启的“小辫子”,非要置其于死地呢据《明史?高启本传》透露:“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之未发也。”高启曾写过一首《题宫女图》的诗:“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这本是一首针对元顺帝宫闱**的闲散之作,但朱元璋认为高启是在借古讽今挖苦自己,“有所讽刺”,所以记恨在心。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授予户部侍郎之职,高启坚决推辞,退隐青丘。朱元璋对于他的不合作,颇为不满。就是说,《上梁文》中的敏感字眼,只是高启被杀的导火线,而真正的祸根其实早就已经埋下了。

    高启学生吕勉回忆高启和王彝被执送南京时,“众汹惧丧魄,先生独不乱。临行在途吟哦不绝。有‘枫桥北望草斑斑,十去行人九不还’,‘自知清彻原无愧,盍请长江鉴此心’之句。”

    据有关史料记载,高启被行刑时,是朱元璋亲自去监斩的,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朱元璋大概是要亲眼看着这位不合作、多次用诗文来讽刺自己的文人是怎样一点一点死去的。历代“屠夫皇帝”的凶残程度,莫过于此。高启被腰斩后,并没有立即死去,他伏在地上用半截身子的力量,用手蘸着自己的鲜血,一连写了三个鲜红而又刺眼的“惨”字。高启事件是明初文人不依附朝廷必须付出的代价,可以说是朱元璋杀鸡儆猴的牺牲品。

    高启,这位当时年仅三十九岁、极有声望的诗人被腰斩处死,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刑事案件,更是一个政治事件,这是朱元璋向那些不愿顺从、不向新朝妥协的士人发出的明确、冰冷的高压警告。正是高启被腰斩这一惨剧,才切实加速了明初士风的转变和明代文人心态的巨大变化。

    婚恋高启居在还未正式娶周仲达之女时,一次,周仲达生病高启前去探望,“仲达拿出《芦雁图》,让高启题诗,于是高启运笔成赋,曰:‘西风吹折荻花枝,好鸟飞来羽翼垂。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仲达看了笑道:“是子欲偶之意亟矣!”于是选取吉日把女儿嫁给了他。(参见《元和唯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