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微观红楼 > 微观红楼(中国古韵) 第九节(2)

微观红楼(中国古韵) 第九节(2)(1/2)

    微观红楼(中国古韵) 第九节(2)

    身在富贵之中的宝玉自是浑然不觉,甚至看到秦钟时还要抱怨自己生在侯门公府之家。倒是秦钟的想法比较接近现实,羡慕宝玉的“金冠绣服,艳婢姣童”。张岱晚年“国破家亡,无所归止”落魄之时,形容如鬼,瓶无粟粒,回忆起昔时繁华,有恍然一梦之感。繁华一梦容易逝,贫困一时如百年,张岱在回忆中把一个富贵子弟的恣意**品茶访友游山玩水的生活置于眼前,去做如遇故人的旧梦。宝玉的人生尚未发展到这一地步,他心里所想所念的不过是如何在繁华中不寂寞,富贵只在身外徘徊,贫困更是渺然无存。

    但是,这样的生活还是让宝玉有了今不如昔的感觉。龄官画蔷使宝玉明白自己只能得自己的那份眼泪,这只是一种提示。真正触动他的是大观园的萧条与冷落:怡红院少了三个人,晴雯死了,宝钗搬出了园子,迎春为出嫁也搬出去了,才让他产生与谁相依为命的命运感。

    宝玉怔了半天,因转念一想:“不如还是和袭人厮混,再与黛玉相伴。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这才真正意识到生命中不可能拥有万紫千红,拣紧要的保住一两朵就不错了。宝玉看人还是很准的,这两个人是可以“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还可以“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这一两朵至关重要,若失去了,宝玉表白说就要“做和尚去了”。这话自然不可完全当真,不然黛玉就不会那么轻松地帮着数数了:“做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儿。”

    厮混与相伴,是两种生活状态。前者随意,亲切,透着家常的味道,把寂寞的日子填充得满满当当,就如热闹的宴会,虽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可那种热闹却能消磨掉时间,忘记身外的烦恼。只是这种完全无心的热闹过后,却是精神的空虚与惆怅,宝玉喜聚不喜散正在于此。精神的失落正需要一个家园,这个家园是心灵的靠近,用来排解孤独。所谓相伴,不会是两个话不投机的人共处,而是把心交给对方看,对方又能理解的人。八十二回写黛玉做梦,梦中孤苦无依,要被送回苏州去,黛玉不肯走,但王邢二位舅母对她都很冷漠,于是只好求助于老太太。老太太的态度也冷漠,叫鸳鸯来“送姑娘出去歇歇,我倒被他闹乏了”。黛玉走投无路求告无门又不甘心,这才想起宝玉来。宝玉为证明自己的真心,便掏出心来给她看。场面有点血淋淋,意思却很好。黛玉并非不知宝玉真心,但深知宝玉自己是做不得主的,掌握他们婚姻命脉的,还是贾母王夫人等。宝玉掏心给她看,却证明着彼此的坦诚与真挚,是通彻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