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微观红楼 > 微观红楼(中国古韵) 第六节(5)

微观红楼(中国古韵) 第六节(5)(2/2)

曹七巧,就又泼又怪不吃亏,说到底是因为她嫁了那样一个病歪歪不中用的丈夫而且还死了,她不靠自己靠谁呢?若是她的丈夫能给她一片蓝天,她恐怕乐得享受阳光。但是,李纨已经修炼成了,她的大家闺秀的身份加上她的诗书底蕴,已经不需要那么张牙舞爪表现她的存在了。况她又是富贵人家的寡妇,又有那样通情达理的贾母和深受封建礼教熏染的公婆,不必忧虑没有衣食,也不担心儿子养不大。相反,她知道自己越是这样不言不语,越是这样老老实实,越是表现她的弱势,她在这个强势环境里也才越容易得到实惠。

    果然,因了她的特殊情况,她在贾府得到了格外照顾。四十五回李纨带着一群姑娘来找凤姐要办诗社的银子,凤姐便借着玩笑数落了李纨一番,把李纨的收入公示于众: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同一个辈分的凤姐的工资多了两倍,还有儿子的十两,加在一起跟老太太、太太领一般多的工资了。不仅如此,到了年底分红,又是最高的。而平常李纨那一个十来人的小家庭吃的用的也都是公中出的,更有一项别人没有的,就是她还有自己园子里的地可以收租子。这样,李纨不需像凤姐那样冒着风险投机,一年毫不费力就可以有四五百银子的进项。李纨虽然被凤姐说得无话可说,后来那场芦雪庭联诗活动,也依然是宝、黛、钗、探四人各出了一两银子的份子。当然,这四五两银子的诗社也不比别的差,可见李纨的理财能力还真不小。

    忽然就觉得这李纨并不是一个诸事不管没有心思的人。起码她是会算计的一个人。凤姐说的那个园子里的地,自然是指大观园里的稻香村。稻香村虽然是人工的一个村子,曾被宝玉视为雕琢,无天然之趣。但既为村子,必也占地不小,况且肯定是要种些粮食菜蔬之类的以成其名。关于这块地,在贾政带宝玉游大观园时已经看到:那些新鲜的果蔬菜花一眼望不到头。这一点,李纨只要用她善于女工针黹的眼看一眼,就会明白。等到元妃要姐妹们住到园子里去时,那宝玉黛玉用了浪漫主义的眼光,只拣清幽的去处,奔了那几竿竹子和怡红快绿的海棠芭蕉而去,唯有李纨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决定顺势而为,把公子小姐不喜欢的稻香村抢到手。看上去李纨可是先尽着小叔子小姑子们挑选的,自己拣的是别人剩下不要的地方,但其实,她心里那一份喜悦只是不让人看出来罢了。谁会跑到李纨居住的园子里,要把产获的东西归公呢?这样一个官宦之家,别说看不起那点出产,就是看得起,也没人去做那欺负寡妇的勾当。后来,看到结诗社时李纨给自己起号说“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有一种非我莫属的感觉。李纨的做法自然,众人谁能看出里面的玄妙来?恐怕只有到了探春进行土地改革时,方会隐约想到大嫂子的务实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