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微观红楼 > 微观红楼(中国古韵) 第五节(2)

微观红楼(中国古韵) 第五节(2)(2/2)

怕脚步践踏了,便兜了花瓣,抖在池内。等回来,却见黛玉肩上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全套的葬花工具来了。黛玉惜花是从自身感悟到的时间以及人世种种的挫磨,她惜的是自身,就如花之“明媚鲜妍能几时”,而这种自惜也是对生命的珍视。世上纵有富贵,又有什么能抵上美好的生命呢?黛玉以她自身的直接感悟,就明白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生命中最残酷的又是什么。她想到的是花最终的归宿,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那水在园子里是清洁的,可是随着水流到外面可能就会陷于污浊了。黛玉要自始至终地保住花的清洁,她的方式是葬花,是“锦囊收艳骨”,是“质本洁来还洁去”,花的生命最后要有一个固定的归宿,“一抔净土掩风流”,从此再不改变,再不飘零,再不受人践踏或玷污。

    宝玉惜花,是从他人身上看到的。就如那些落花直接落到他的眼前,他的身上,他不能不看到,不能不感受到那种飘零。他周围那众多的女孩,她们那么美好,那么可爱,但只是“朝来寒雨晚来风”,美丽的生命就如花一样飘零了,凋谢了,他不由产生了怜惜之意。宝玉把落花放到水里,以为水是清洁的。这样一种处理花的方式,让人想起李清照的词句来“花自飘零水自流”,宝玉只是顾了眼前,却没有真正替花们想一想,尽管有爱惜,可是还是比较随意。

    虽然二人有理解上的不同,但对美好的生命同有一种怜惜之意,这是基于对生命的珍爱上。黛玉出门时要嘱咐丫头等大燕子回来再放下窗屉,宝玉没事儿时跟花儿鸟儿也要说话,这种怜惜之意,说到底是一个情字。生命是如此孤独而无奈,唯有相知相惜才稍可化解这种与生俱来的沉重。

    43废话说给谁听

    这个时代最不缺少的就是故事,在个人看来痛彻心扉痛不欲生的故事,在大众听来却可能是被人翻炒过多少遍完全没有新意的司空见惯的陈词滥调了,人类共同点太多了,历史又很悠久了,信息渠道又太方便了,你还有什么东西在已经变得很刁钻的听众面前可做奇传?更别说你心里那点不关别人痛痒的喜怒情绪了,有事说事,没事走人,干脆利落,一点不拖泥带水瞎黏糊。现代人最可悲的是无处诉说,若有人听你的诉说而又不把你当祥林嫂,你真要感谢上苍给你送来这么一个好人。

    但是,对于诉说方来说,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永远都是一个懂得世故的人说的世故话。可一个人不管对什么人都说一样的话,虽然落了个不世故的名,却会得个不懂事的号,那就不招人待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