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趣味心理学 > 第四节:鬼魅出没的心理地带(6)

第四节:鬼魅出没的心理地带(6)(1/2)

    第四节:鬼魅出没的心理地带(6)

    心理学感悟:人们容易对残忍的行为也采取极端的手段,这种以暴治暴表面上看来是勇敢的,其实是因为大部分人在心理上都对残暴感到恐惧。

    (6)儿童犯

    1833年,一位作家说过:“再没有什么比把不满14岁的小有过错的男孩判处死刑更荒谬的了。据我所知,某一次庭审时五个孩子面临这种可怕的情形,其中一个偷了一把几乎一文不值的梳子,两个偷了别人家孩子的一本价值六便士的书,还有一个偷了一个人的手杖,第五个是把母亲的披肩拿去典当了。”

    心理学感悟:惩罚对于孩子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在心智尚不健全的幼年,严酷的生活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也难以走出的阴影。

    (7)狱中少儿

    有一些儿童进入监狱不是因为父母,而是因为自己的行为。有的少年犯甚至上了绞刑架。1833年,还发生过一个九岁男孩在老伯雷被判死刑的事情。这个男孩偷了价值两便士的东西。等到缓刑令下达时,关在纽盖特死牢里的他已奄奄一息。

    少年犯像成年人一样忍受监狱里的各种痛苦。除此之外,他们还更多地遭受到看守和其他犯人的欺压和奴役。据估计,少年犯受罪的次数比成年犯人多一倍,监狱里的这段时间决定了这些少年的未来。因为在这里学到的种种犯罪技巧足够他们一生与法律作对。

    心理学感悟:那个时代,不健全的监狱体制成了摧残罪犯的地狱,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

    (8)为头颅而狂欢

    在法国大革命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斩首。

    一个年轻卫兵立即抓住了被砍下的头颅,并带着头颅在平台上绕行一周。亨利·艾塞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