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美-理查德.豪伊 > 第二十五章 边际效用学说在荷兰和意大利

第二十五章 边际效用学说在荷兰和意大利(2/2)

的小册子。尽管杰文斯早已把他的书列入数理经济学著作目录,但他迟迟未得到人们注意。安东尼里不仅提供了一幅边际效用的准确图画,而且为效用论增加了一些东西,当时无人认识这一点,后来很多年也是如此。他所增加的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完整性条件”。在一个准备缓慢接受一种更简单形式的边际效用理论的世界,提出安东尼里的简洁的数学理论解说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完整性条件即使在今天也很少有人理解,因而影响甚微。

    科萨在传播边际效用思想方面发挥过一些作用,尽管他反对在经济学中应用效用,因而不可能热情接受这一新学说。科萨的《政治经济学指南》初版于1876年,第一次修改于1878年。杰文斯在该书英译本序言中曾对它予以赞扬。该书考察了所有的经济学文献,表明边际效用学说对意大利经济思想的影响是很小的。科萨在其考察中未提效用,虽然在论及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在交换论中几乎得出同一结果”时,他曾最接近于论及效用。他把布鲁尔和博卡多同瓦尔拉斯和杰文斯联系起来,但没有谈到门格尔。科萨1892年出版了《指南》第3版,书名改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导论》。科萨这两本书表明,对边际效用理论和学派的赞扬,在1870年代还不存在,而到1880年代终于出现了。科萨此时(1892年)把杰文斯和效用论联系起来,这在过去是没有的。最重要的是,科萨在1892年发现了门格尔和奥地利学派,而在1876年他还没有这样多地引证门格尔。他列举了下列各位的名字和成就:维塞尔、庞巴维克、萨克斯、祖克坎德、克莫林斯基、玛塔佳、克鲁斯和费力波维奇。他还讨论了“边际效用的奥地利理论是什么”的问题,他对他们的理论是赞成的。

    科萨还列举了三位创始人的其他追随者:奥斯皮茨和李宾(他们被视为来自德国而不是奥地利);市鲁尔和斯图亚特(荷兰);威斯蒂德(英国);安东尼里和潘达里奥尼(意大利)。科萨说,马歇尔“从杰文斯那里接受了最后效用程度(他更愿意称之为边际效用)理论,然后指出,这个边际效用观念既解释又完善了当时流行的生产成本论,虽然有不少人一直反对这两种观点。”可是科萨没有把克拉克和埃杰沃思同边际效用学派联系起来,尽管他注意到了他们的主要著作。

    Ⅳ

    潘达里奥尼是在意大利开创边际效用分析最勤奋的一位经济学家,他直到1880年代末才登上舞台。他有一种世界主义背景,其母是英格兰或爱尔兰人,在德国和意大利受过教育。潘达尼奥里本人先在德国学习,或毕业于罗马大学法学系,接着在日内瓦任教3年。这种背景使他容易接近外国文艺和经济学,特别是奥地利学派和杰文斯的著作。

    潘达尼奥里1889年发表《纯经济学原理》,表明他完全接受了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他熟悉1889年前讲授过的有关效用问题的几乎每本著作。他的著作还反映了其他人的思想,他对这些人的思想都做过研究。他开头对心理学的享乐主义进行了长篇研究,并把这种享乐主义同自我保护的**等同起来。他详细论证了边际效用递减的结论,称之为基本法则并就此感谢戈森、杜皮特和詹宁斯。他支持戈森使用线性函数,因为我们“几乎不知道实际的享乐曲线下跌得有多快”,尽管他自己使用的是非线性曲线。他采用了门格尔的表,并也像门格尔一样“以任意设定的数字,例如10”来表示最需求的物品的第一个整除部分的强度。

    潘达尼奥里在效用问题上同样还受到詹宁斯的影响。他比其他人(甚至比杰文斯)都更热诚地接受、更充分地理解和更大地扩展了詹宁斯关于**性质和分类的思想。他采纳詹宁斯的看法,把人通过五官感受到的**满足,分为基本**(如饥渴)和次要**。他同詹宁斯一样指出,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对满足基本**的物品,不同于满足次要**的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在个人之间表现基本**的曲线稍有不同,而表现次要**的曲线则可能大不相同。

    潘达尼奥里强调了确定某物品的消费随着收入变动而变动的范围,以及随效用曲线的性质而变动的范围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他倾向于把个人效用曲线设想为不可改变的,他对此有如下理解:“假设人类经济的各种需求的尺度在某一特定时刻由a,b,c,d(依需求的重要性排列)这几种需求所组成;再假定他后来又能满足新的需求,仍以重要性排列,表示为e,f,g,h。但是,现在,因为他已经享受到了e,f,g,b这些满足,对它们已经司空见惯,所以他未来需求的绝对尺度可能已变得如此构成了,即b,c,f,g,a,d,e,h。换句话说,他已经消费的商品,以及他的消费资料由较少变得较多所经历的间隔,在他的需求重要性的尺度上是作为一种二者择一的因素起作用的。现在,假定他的消费资料的减少同时发生,则显然他将依照新的享乐表来行动,以节省他的享乐。”

    潘达尼奥里还提出了边际效用曲线在开始下降之前还上升的观点,他解释说:“如果我们假定第一个无限小的部分,我们从中得到的满足将是感觉不出来的,他通常可用很短的一段纵坐标表示。这样我们可以假定,每条曲线(表现任何商品的效用程度)皆从零开始,迅速上升到顶点,然后或快或慢地下跌,依所谈的商品而定。”1889年前得出边际效用曲线的著作家不很多。没有一人把它们画成最初的部分是边际效用的增加。潘达尼奥里的解释暴露了他逻辑上的缺陷,而不是在作曲线的上升部分方面所提出的见解不同。消费者可能从“无限小部分”得到一种“感觉不出的”满足,而不管他消费这个微小部分是起初还是最后。纵坐标的长度并不决定于增量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增量与所感受的效用增量的比例,这个比例从一开始就很有理由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