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生生神学 > 第二章 生平及著作简介(2)

第二章 生平及著作简介(2)(2/2)

死。但是汪母为了7岁的幼儿,选择了忍气吞声,含辛茹苦的生的道路。

    1936年,汪维藩9岁,**泰州洧音wèi(为),但当地人多误读为yǒu(有)。水桥小学三年级学习。小学期间,汪维藩除了继续学习中国传统的经典著作外,开始接触到鲁迅、郭沫若、冰心、郁达夫、徐志摩、巴金、矛盾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到小学六年级时,已经读完了20本《作家选集》,其中鲁迅的杂文,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冰心的《春水》、《繁星》等都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甚至影响到了其后来的中国神学之思,例如,冰心的很多作品就见诸于汪维藩的神学论文《中国的母爱文学与母爱神学》汪维藩中国的母爱文学与母爱神学金陵神学志,1995(1—2)合刊。

    1940年秋,汪维藩13岁,考入泰州县立中学读初中。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3年,汪维藩的家乡苏北泰州已被日军占领。国土沦陷,国破家亡,加之家道中落,此时的汪维藩特别喜欢韩愈、欧阳修、司马迁、归有光的诗和散文,以及陆游、辛弃疾的长短句。这些人或遭朝廷贬抑,或逢国破家亡,相似的经历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汪维藩在朗读这些词句时“每每独自潸然泪下”汪维藩自牧见:汪维藩的神学言说汪维藩的博客。事实上,这些文学作品、生活经历,带给汪维藩的不仅是感情上的共鸣;还有为人处事,性格操守上的熏陶,使得汪维藩形成了豪放不羁、宁折不弯的性格和重理想事业、人格追求的操守;甚至还有神学思考上的影响,引起了他对中华民族诗魂和希伯来民族诗魂进行对比研究汪维藩诗魂金陵神学志,1989(总)11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