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七章 绝望催生疯狂——杜周执法(3)

第七章 绝望催生疯狂——杜周执法(3)(1/2)

    第七章 绝望催生疯狂——杜周执法(3)

    无法想象同时失去两子的杜周是何种心情,但他值得庆幸的是,仅存的少子杜延年是三子中才能最佳之人。杜延年在昭帝时以辅助霍光而得到重用,元凤元年(前80)十月甲子获封建平侯。宣帝五凤三年(前55)任御史大夫,其七子俱仕高官,长子杜缓承袭侯爵,中子杜钦双目失明而通明经学,于本朝有大名。杜缓之子杜业袭爵,成帝鸿嘉元年(前20)起任太常七年,传国至其孙杜宪而绝,这时已经是世祖刘秀建武年间(25—55)。

    班固的时代佛教尚未大兴于中土,但潜意识中隐约存有因果报应之想的他,对杜周以酷吏荼毒天下之惨烈而能有如此繁茂卓绝的子孙这一事实,极为不解以至于无法在杜周本传最后做一恰当的赞语,无奈之下强不解以为解地写道:“自谓唐杜苗裔,岂其然乎?”勉强将原因归结于杜氏是帝尧的后裔。

    然而,杜氏的繁茂远未结束,如若能够知道再以后七百年间的事情,那班固就会更加不解。杜延年的五世孙杜笃为东京时期的文学高妙之士,列于《后汉书》卷八十《文苑传》之首,建初三年(78)以从事中郎的官职跟从车骑将军马防击西羌,战死于射姑山。杜氏子孙又有曹魏尚书仆射杜畿,为魏武帝曹操麾下名臣,其子杜恕曾任幽州刺史。杜恕之子杜预仕于西晋,以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之职率军参与平吴战争,结束三国分裂,后因平吴军功封当阳县侯。杜预后世子孙杜审言为唐初文士,其孙即为一代诗圣杜甫⑤。

    此后,代有才人绵延近千年的杜氏子孙,才不再出现于正史之中。

    三 武帝朝群英

    武帝朝十名酷吏以杜周之死宣告谢幕,他们在武帝的功臣将相群体中牢牢占有一席之地,也像武帝的所有功臣将相一样渐次退出历史舞台。

    武帝的功业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君权强化中央集权、外事四夷开疆拓土等三个主要的方面,达成此目的的基础首先是获得最高权力。侍御史张汤穷治陈皇后巫蛊案,帮助武帝冲破外戚掣肘,真正成为帝国的主宰。

    廷尉、御史大夫时期的张汤,全力以赴将体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策的春秋决狱审案模式应用于帝国司法体系。

    张汤、赵禹协定汉律,牢笼百官;张汤、咸宣穷治三王之狱,是最终解决文景以来诸侯王分裂割据倾向的重要步骤;临民理政、摧折权贵豪强则有宁成、周阳由、义纵、王温舒、尹齐等人;杜周则是武帝全面控制帝国官吏群体的最有效工具。九名酷吏从立法、司法、执法以及行政四个方面入手,将诸侯王、官吏、豪强、百姓这几乎涵盖帝国所有人群的四个阶层,彻底控制于皇权权威之下,构成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