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七章 绝望催生疯狂——杜周执法(1)

第七章 绝望催生疯狂——杜周执法(1)(1/2)

    第七章 绝望催生疯狂——杜周执法(1)

    一 泛滥诏狱

    元封二年(前109)继咸宣之后还有一位御史中丞晋升九卿之列,籍贯南阳郡杜衍县(今河南南阳市西南)的杜周接替被免职的赵禹出任廷尉。他就是那位获得义纵推荐担任廷尉史的前南阳太守府属吏,张汤对他评价极高,多次上奏武帝称赞他为官干练称职,以后渐次升迁为御史,负责审理调查边卒逃亡类案件。

    宁成、张汤、义纵等人是那种天生的酷吏,但杜周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他的经历塑造成了一名酷吏。杜周为吏以来所追随的上级先是义纵再是张汤,一个没有任何为吏技巧也得不到系统训练的人初入仕途,最为简便而可靠的办法毫无疑问便是模仿其直接领导。从义纵开始,直到张汤于元鼎二年冬(前116年底)死去,他在两位顶级酷吏手下磨炼将近二十年,为吏以来所见所知严刑峻法下的大张杀伐已经潜移默化成一种职业习惯。

    杜周查办边卒逃亡案件即以重刑杀戮为主,上奏朝廷也很是符合武帝的心思,于是逐渐得到赏识与重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他与咸宣长期的同僚关系,此来彼往地做了御史中丞十多年。正如张汤兄事赵禹一样,杜周对咸宣极为尊重也刻意模仿,这非常符合从地方调任中央为官者的心态,小心谨慎地模仿经验丰富的同僚而避免出错,只不过这个同僚是一名酷吏。杜周的特点在于他出名地持重与稳健,外表体现出的宽厚大度,掩藏着的是他执法时深刻到骨髓的冷酷无情。

    廷尉是杜周升任九卿的第一个职位,他并无特别的经验就依然选择模仿,最直接的对象自然就是曾经担任此职的前上级张汤。杜周对张汤的模仿——更为准确地说叫做继承——全面而彻底,最为重要的是他学到了张汤察言观色的功夫。由此看来杜周并不认为张汤之死在于他的酷吏作为有着重大原则问题,而不过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罢了,既然如此,杜周便不会抛弃掉从张汤那里学到的酷吏手段,却更加重视迎合武帝。

    杜周会想尽一切办法构陷那些武帝想要治罪的人,也会通过不厌其烦的反复审讯,从证词中找出一星半点的冤屈以便合法地将武帝意图释放的人释放。如此行事太过明显以至于招来指责:阁下承担着为天下司法的重任,用意应在公平正直,观察您的所作所为并不严格依照法律,而是专门窥伺皇帝的意旨作为断案的标准,作为帝国最高司法官吏应该如此行事么?杜周的回答一语道破天机,诚如所言,但请问帝国法律从何而来?前代皇帝对刑罚乃至帝国一切事务的处理意见就是律,当今天子将其所认为正确的决断以诏令的形式公布天下就称为法令,因此帝国法律的所有具体条文都是对当时所谓正确的处理办法的书面记录,哪里又存在什么古代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