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9)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9)(1/2)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9)

    天下已经完全不同于高帝时代,设立同姓诸侯王的目的原本是要靠血缘关系来统治地方、拱卫皇权稳固,现在休养生息几十年的朝廷拥有足够的力量直接控制帝国每一个角落;世代更迭也将皇帝与诸侯王的血脉关联稀释,现在的楚王刘戊只是与景帝拥有一个共同的曾祖父(高帝刘邦的父亲),吴王刘濞乃是景帝的堂叔,这种疏远的关系已经足以叫晁错怀疑,即使出现严重的叛乱,他们到底又会站在哪一边。

    晁错的分析一定对景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史和现实都要求削藩,而且刻不容缓;前朝的历史,又可以证明削藩几乎没有危险,高帝铲除七位异姓诸侯王或许不具备可比性,但吕后差不多将齐王逼入绝境,文帝也将齐、赵、淮南肢解毕竟是事实吧,可又有哪个诸侯王不是老老实实吞下这一杯苦酒还要山呼万岁呢?更何况晁错这次只不过是要减掉诸侯王几个城池罢了。

    如果只是熟谙历史、精通法典,那晁错依然不过是个坐而论道的书呆子,仅仅对过往历史作个简单梳理,别说不足以说服景帝,甚至连晁错自己都不敢确定削藩政策将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但我们显然不可低估晁错的实践智慧,他的对策是鼓动景帝在小范围内做出试验。景帝二年(前155),赵王有罪,削其常山郡;胶西王以卖爵事有奸,削其六县。二王平静地交出了朝廷指定的郡县,波澜不惊的结果使得晁错和景帝自信满满,貌似桀骜不驯的诸侯王不过如此。

    就算到了这一步,作为最终决策者的景帝依然是谨慎的,即便贵为天子,重大政策的施行仍然需要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他将晁错的建议交付大臣廷议。事关帝国大局的国策讨论出奇地沉闷,宗室、列侯、公卿几乎没有明确反对,唯独窦婴竭力阻止。这次廷议的关键在于,晁错的削藩主张自文帝时期起就是他公开的政治标签,景帝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这样一个人拔擢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