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3)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3)(1/2)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3)

    帝国自建立以来国库积蓄一直不够丰裕,晁错认为这是因为“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忧患意识令他敏锐地从中觉察到了日益明显的贵商贱农的危险倾向。他对农夫和商人全面考察后做出具有说服力的论证:一个五口农家平均拥有百亩田地,一岁的收获不过百石粮食,负担一是向官府缴税,二还要有两人为官府服徭役,此外将养活后代、送往迎来、吊死问疾等一切花销计入其中,百石粮食还怕不够用。官府之租税绝无减免拖延的可能,一旦遇上水旱灾荒,就要把积蓄的粮食半价卖出,甚至借上高利贷。商人不事生产却能够囤积居奇,贱买贵卖,富贵过于农民,于是天下之人不愿务农而慕经商。晁错指出,“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因此,“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建议用粟衡量帝国的赏罚,以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具体的措施是,诏令天下可以向朝廷缴纳粟来获得爵位或者赎罪。按照晁错的策略,富人想要获得爵位,罪犯想要免罪,必须缴纳给朝廷足够的粮食,这就必须向农民购买,如此一来则可以抬高粮价归利于农民;朝廷付出的不过是委任状,却能从富人那里收取大量的粮食,一可充足国用,二可减免农民赋税。

    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十二年之后的景帝二年(前155),天子又下令将天下田租减半。⑤至此,本朝标志性的三十税一的农业政策得以确立。

    然而,文帝暧昧不明的态度,却让晁错困惑不解。晁错的每一次上书,文帝都大加赞叹甚至特意下诏以书面的形